海都闽南网讯 昨天(农历3月23日),是妈祖1052周年诞辰,漳州的妈祖庙多会举行妈祖出巡的大型踩街活动和进香祭拜。而此前,芗城区上街村的1000多位村民,就已相聚出巡,锣鼓喧天、齐点鞭炮,村民抬着妈祖神像,为其“庆生”。
而作为漳州较大型的天后行宫漳浦乌石妈祖庙,这几天将迎来自各地的进香团。最近几年,乌石天后宫、南靖梅林天后宫都曾举办大型的妈祖文化节,是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其中,漳浦乌石镇有最古老千年金身之一的乌石妈祖。
妈祖,拥有千年传说,应海洋文化而孕育,传入漳州,融入了当地特色。今年,在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漳浦的妈祖信俗已列入其中。
妈祖文化
在漳州“有些不同”
靠山处也有妈祖庙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目前世界各地有关妈祖最广泛的传说,即为一位名为林默娘的莆田湄洲女子。
最初,妈祖信仰影响仅限于湄洲岛。宋徽宗特赐莆田宁海圣墩庙庙额为“顺济”,妈祖信仰得到官府的承认,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向外传播。
明末清初,福建、广东沿海百姓移民台湾时,船上都奉祀妈祖神像,以保佑船只平安。
妈祖信仰主要遍布于沿海一带,这和漳州地区航海业、渔业生产发展有密切关系。数百年,妈祖信仰在漳州一带扎根发展,也渐渐融入了当地的一些特色。
“与泉州、莆田一带不同的是,漳州地区除了沿海一带常见妈祖庙外,一些靠山地方也有妈祖庙,南靖梅林天后宫就是最典型的居于山区内,这主要和当地较多人迁移至台湾、东南亚等地,而到这些地方又多走海路有关。”漳州历史学会会长郑镛说。
在漳州,妈祖信仰是当地民间主要信仰之一,全市较出名的妈祖庙有:芗城区下沙齐天宫、漳浦乌石天后宫、东山铜陵天后宫、南靖梅林土楼天后宫、龙海角美埔尾妈祖庙等。
乌石妈祖
千年妈祖“落户”乌石
沿海信众多香火旺
北临漳州,东望厦门,西通潮汕,东南面为台湾海峡,是福建到广东的必经之地,有鹿溪等6条主要河流穿越腹地,210公里海岸线,人口集中的乡镇都分布在海岸线上……正是这些,让妈祖文化在漳浦有了一个孕育成长的空间。
在漳浦千年港口古镇——旧镇乌石山麓,供奉着千年妈祖神像。相传乌石妈祖是在公元999年,以黑沉香木雕成,由明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从莆田湄洲妈祖宫迎回漳浦,相传黑脸妈祖指的是救苦救难的妈祖(而另有坊间说法,黑色是因民间信众多,香火旺,熏黑导致的)。
但真正建好妈祖行宫是在上世纪80年代,自此结束了“县城北门外有行宫没有圣像,乌石有圣像没有行宫”的历史。
原来,林士章迎回漳浦乌石妈祖后,将其行宫安在漳浦县城北门外的慈后宫。但由于乌石及沿海林姓子弟,长年把妈祖圣像迎去奉祀,以乌石大厅或其他宗祠作为临时行宫,妈祖圣像长期没有回县城慈后宫。“文革”时期,妈祖被村民藏至海云岩18洞。直到天后宫的建成,乌石妈祖才有了自己的行宫。
闽台交流
闽台同胞出资建行宫
将建妈祖文化交流区
最近这几年,一批批台湾信众组团到乌石天后宫进香,同时寻根、谒祖、旅游。
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妈祖信仰,乌石天后宫管委会总务林连强先生说,台湾2/3的人口信仰妈祖,现有800多座妈祖庙。乌石天后宫也是闽、台、粤各地妈祖信徒朝圣的胜地。
1991年,台胞林瑶琪先生第三次到祖居地乌石镇祭拜妈祖。返台后,他写文章宣传漳浦乌石有一尊千年妈祖圣像,号召台胞到漳浦乌石朝拜。这之后,台胞林瑶琪、林瑞国等相继捐献巨资,在乌石山麓、明代9个进士读书登科的紫薇书院前,建造了乌石天后宫,供奉千年妈祖金身。
乌石天后宫和台湾彰化南瑶宫结盟成友好公庙,每年迎来大批台湾信众朝拜。
目前,漳浦旧镇乌石地区已规划建设以乌石天后宫为中心,以妈祖朝圣旅游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朝圣、观光农业旅游区。妈祖闽台文化交流区全部落成后,将建成闽南最雄伟的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