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百年前为破“瘟疫”立碑
八旬村民李老伯说,他小时候曾听长辈说起过,约在民国初期,下尾李社曾发生一场“瘟疫”,许多村民都生病,村民很害怕,就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查看后,说在村的西北角较远方的方向是虎穴,而虎穴就通过空旷的田野直逼下尾李村,所以村民才会生病,村里需要立一块“石敢当”来挡住这股邪气,于是村里在虎穴的正对面,安置这块石碑,考虑到对面是虎穴,所以石碑就立“李广将军箭”。
“李广将军的箭,是制虎的。”李老伯说,碑立下后,村民准备许多大捆鞭炮燃放,并祭拜,鞭炮燃放一天一夜,说来也真灵,自从石碑立下后,困扰村民的病居然消失了,村里恢复平静。
林盛发说,他也问了许多上了年纪的村民,大家都说立石碑,是为了破百年前的那场“瘟疫”。
专家:迄今发现最大“石敢当”?
林盛发说,“李广将军箭”碑实际上也是“石敢当”的一种,一般“石敢当”的规制包括:“木字形”的是竖立一根石柱,上面简单刻“石敢当”3个字;“土字形”的是横放的一根石柱,上面简单刻“石敢当”3个字,或“姜尚在此”4个字,下尾李社的“李广将军箭’碑上部是一个火焰形的波纹,是一种罕见的“火字形石敢当”,在漳州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五六百根“石敢当”之中,也是比较特殊的。
“火焰波纹又像一个虎叉,李广将军的箭是制虎的,虎叉又用来制虎。”林盛发说,当初的建造者应该是为了达到更好保护村民的效果,便超规格建了这么一座巨型“李广将军箭”碑,来达到制“虎穴”的效果,“我翻查漳州本地的史志,发现在民国初期,龙文一带的确流行过一场‘瘟疫’”,当时的村民不懂科学,一看到疾病消失后,都以为是石碑的功劳,因此,石碑在村里得到重视,到现在都保存完好。
“李广将军箭,其实就是泰山石敢当,是民间用来避邪的方法。”漳州师院教授、漳州历史学会会长郑镛说,传说中,李广将军夜里将一块巨石当成是老虎而射箭,次日发现箭居然没入巨石中,所以民间均认为李广将军的箭是无坚不摧,因此,用刻“李广将军箭”的碑来消灾避邪,“以前在民间很常见,有许多,现在保存下来的较少了”,不过,高达3米的确不多见。
“我查了许多资料,这应该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石敢当’。”林盛发说,碑里的“李广将军箭”、“福德正神香火”、“民国丙辰年季秋之月吉置”等内容也十分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应好好保护起来。
说汝知影 石敢当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是立于住宅、街巷、桥梁或道路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避邪的石碑。它的形制通常为1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碑,上刻有“石敢当”三字,或“泰山石敢当”五字,在碑额上有的还雕有狮首、虎首、八卦等浅浮雕、圆雕图案。这种风俗在民间流传十分久远,尤以南方为盛。(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萧镇平 郑娟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