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4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他们是漳州一批优秀医生,也是各自家庭的一份子,更是远渡重洋的“钢铁战士”。
2015年9月1日,来自漳州的13名医疗队队员,组成福建省第十六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国内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逸的生活条件,远离祖国与家人,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塞医疗服务。他们因自己的执着敬业被非洲人民视为“最可爱的人”。
今年国庆节前夕,这支援塞医疗队光荣完成任务,载誉归来。现在,他们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10月23日下午,中国(福建)第16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总结会在漳州宾馆举行,听他们讲述700个日日夜夜在塞内加尔经历的人与事。
义诊活动
克服恶劣环境 “白衣天使”不辱使命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和我省相隔约1.4万公里,没有直达的航班,要到援塞的比基纳医院,至少40个小时。
不仅路途遥远,简陋的条件也令医护人员震惊。尽管如此,他们都凭借坚强的毅力克服下来。近40℃的酷暑高温,时不时断电,正在手术的医生们就用手机照明;当地的蚊虫几乎都带有疟疾,医护人员及时补充抗疟药物;一周采购一次食材,若是吃腻了冻品,他们就采集蒲公英的嫩叶充当蔬菜;想吃青菜,医生也当起“农夫”,挖地种菜,土豆、空心菜、地瓜等;语言不通,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学说当地语言沃洛夫语,有的还当起了翻译……
两年援非时间,他们不辱使命。医疗队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共开展了4次医疗义诊和3次较大型巡回医疗义诊活动,为当地的老百姓免费诊病、送医送药和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义诊受益人数3000余人次。
坚守援非两年 守护患者度过难关
“把一个危重病人抢救活了的时候,我还真有股自豪感。”寥寥数语,平平淡淡。这句话,就是所有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他们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解除了当地百姓病痛。
2016年5月31日晚,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受恐怖袭击,造成中国维和战士1死5伤。其中受伤较严重的2名维和战士被转送到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中央医院接受治疗。医疗队员们纷纷请缨,李红喜就是其中一员。李红喜是漳州市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他自告奋勇,第一个值夜班。
李红喜医生在义诊
其中一位战士伤势严重,不仅影响了正常进食,还让他无法入眠。当地的医疗条件与国内不能相比,按这位战士的目前情况,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李红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直鼓励战士进食,喂对方酸奶和牛奶。根据战士的病情,李红喜还时不时为他拍背,帮他吸痰,整夜不敢合眼。“有我在你身边,不要怕。你是当兵的小伙子,身体底子好,肯定会好的。”有了李红喜的鼓励,到了第三天,这位战士终于度过了危险期。在生死关头,是李红喜给了他勇气,所以,这位战士非常感谢李红喜,还主动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