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10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梁政)民以食为天,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漳州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市战略,从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健全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等各个方面,积极推动“一品一码”建设等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漳州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食品安全整体形势稳中向好。
将“一品一码”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工程
9月10日,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从漳州市食安办获悉, 今年7月30日,漳州市政府印发《2018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将积极推进“一品一码”建设作为重点任务,运用“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销售、检验检测、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在“一品一码”建设方面,漳州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统筹安排20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保障追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需要。目前,漳州市追溯管理平台已逐步完成升级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正式对接,具有上传要求的38268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全部录入市级平台,已录入数据166.7万条并向省级平台输送数据110万条。
此外,为了突出示范带头作用,食药监部门选择康之味等一批生产企业作“一品一码”建设试点单位,采用互联网和二维码技术对食品进行溯源分析管理,把产品产供销的全流程信息进行采集储存。选取市区延通、南河、北桥三个市场为试点,为经营者配备自动识别菜品功能的智能追溯秤,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来向可查”。农业部门配备追溯相关设备给农产品生产主体260家,将其中32家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部分生产主体开始贴码销售,打印标签48万枚。海洋与渔业部门已在7个县(市、区)38家水产品生产主体建立了水产品可追溯生产管理制度。粮食部门15家国有粮食承储企业原粮追溯数据录入工作全部完成。
立“四项机制”推进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漳州市食安办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重点问题,逐步完善机制,推动“一品一码”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首先,建立考核推动机制,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的重点民生竞赛项目,将“一品一码”建设列入重点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其次,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治理“餐桌污染”的各项指标的责任部门以涉及“一品一码”建设12项大指标、23项小指标的责任主体。
此外,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对上主动对接福建省“一品一码”项目组,积极推进“漳州市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与省级追溯监管平台的对接,对下要求各县(市、区)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商务、食药监、市场业主及经营者到兄弟地市学习“一品一码”建设经验,共同寻求推动“一品一码”建设纵深开展的突破口,市政府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其中“一品一码”建设工作座谈会2场、专题会3场,对食品安全暨“一品一码”建设工作定期跟踪总结、持续部署推动。
最后,建立专项督查机制,由市食安办牵头,组织漳州市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组成督查组,连续开展6次专项督查,督查频率创近年来新高。各项督查均以问题为导向,紧盯薄弱与不足,不讲情面、不走过场,真正做到在每个监管链条都能查纠出一些问题,采取文件通报、会议通报、跟踪督办等措施,推动问题有效整改。今年8月中旬,漳州市食安办联合漳州市效能办,开展对各县(市、区)政府及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一品一码”建设工作进行督查,督查中发现的20个问题全部以清单形式行文通报,建立挂号制、销号制,由各地各部门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质量安全深化全链条监管
今年以来,为持续强化对种养殖环节、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等各链条的监管,漳州市食药监部门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基本融入了当地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在全省各地市率先承接食盐监管职能,以购买盐政执法辅助服务形式强化食盐市场监管。农业部门积极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包,已完成投资1.05亿元,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77%。环保部门实行全市地表水水质考核,建立水质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市级、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了解到,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漳州市食药监部门与各部门联合,采取交叉执法、飞行检查、随机抽查等,多形式开展执法整治,重点开展对酒类产品、食用油塑化剂、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一高两特”食品的整治,今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166件,案值33.3万元,罚没款300.9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