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整治黑臭水体 漳州打造中心城区“五湖四海”

来源:闽南日报 2018-11-23 08:55 http://www.mnw.cn/

­  核心提示

­  去年以来,漳州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抓生态比城乡环境”,通过探索“生态+”模式打造中心城区“五湖四海”,将为民惠民落实到具体行动,推动一批城市周边城中村改造提升。同时,在“五湖四海”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生态优势、水的优势和文化特色,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力促生态环境协同推进、城建民生同频共振,打造更加生态自然、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  通过南湖建设的带动,原先南星村所在的大部分地区成了众多市民休闲“发呆”的好去处。 游斐渊 摄

­  上美湖初显雏形 杨志慧 供图

­  南星村:幸“湖”好生活

­  “今年大学毕业回家,我被眼前的景象完全惊呆了!”家住芗城区西桥街道南星村的大学毕业生许斌惊叹不已。大部分区域属于南湖所在地的南星村,已经脱胎换骨,华丽转身为美轮美奂的美丽家乡。

­  南星村由于地处芗城区西桥街道和龙海市九湖镇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一直是“脏乱差”的集中地,水体黑臭,治理难度很大,连千年古刹南山寺边的放生池也堆积着陈年垃圾。为彻底斩断南星村黑臭水体,在南湖建设过程中,我市以“溯源普查、截污分流、面源防治”为核心,以“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为重点,全面清除河沟、泥塘淤泥,并启动区域内社区、村庄和国有单位及企业的退让拆迁。同时,通过科学种好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完善绿地系统、引入九龙江活水三个方面,逐步恢复水体水质。

­  近年来,漳州市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结合漳州“水城”规划,以“五湖四海”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全面开展以“河道清淤、拓通改造、截污治污、生态补水、绿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内河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已投入15.7亿元,完成全部河道清淤,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并总结出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  居住在南星村的郑有亮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感慨颇多。他介绍,以前南星村水沟排水不畅,泥塘成了污水集中区,夏天淤泥里散发臭气。“概括起来就是道路不平、垃圾成堆、蚊虫乱飞。”带头拆迁的南星村村民杨亚明现在经常说:“你看看现在的南湖,就不难理解我当时为什么要带头拆吧,包括曾经对我‘争先拆’行为不理解的亲戚朋友,现在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许斌激动地告诉笔者,现在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他决定扎根家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  不止是南星村,南湖文化生态园所在地涉及的两个社区、两个村和10多家国有单位、企业,都在这次南湖建设过程中,经过改造提升,“颜值”“气质”全面升级换妆。以前,南星村民都要通过中山桥、南山桥到西溪北岸的市区休闲娱乐,现在他们喜欢“足不出户”在家门口的南湖散步“发呆”,也喜欢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一起畅享好生活。 ⊙郑凯

­  得益于西湖建设的谢溪头村民谢阿皇:“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  正在加快建设的西湖,未来将建成漳州新地标。 郑文典 摄

­  谢阿皇是芝山镇谢溪头村村民,2016年以前,30平方米的瓦房里住了5个人,这其中还有位70岁的老母亲,“一到下雨,我们就得从床上搬到地上,因为地上那块位置刚好没漏雨。”谢阿皇说道,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那晚,狂风把屋子吹得直摇晃,墙壁内的沙子掉落一地,看着怀里的女儿,他哭了一夜。“现在,谢阿皇可是‘有房族’啦,不仅如此,他的安置房旁边还有小学、中学,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原村支部书记谢庆荣开起了玩笑。 ⊙郑凯

­  西院湖:生态+防洪打造会“呼吸”的湖

­  建成一年多的西院湖带动城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林良益 摄

­  在“五湖”建设过程中,漳州注重利用原来的城市滞洪区进行改造。西院湖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位于芗城金峰片区的西院湖是漳州市主城区三大内河水系之一的三湘江排入九龙江的主要通道。这里原先是滞洪区,水体黑臭,垃圾成堆。去年2月初,漳州开始修复工程,通过泵站将九龙江西溪水引入与西院湖相连的三湘江,稀释三湘江污水,改善城市水体景观。在修复过程中,漳州还顺应自然生态,全部采用自然驳岸、生态护坡,把西院湖做成一个会“呼吸”的湖体生态空间,形成一个集城市防洪排涝、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色海绵体、市民多彩聚集地”。 ⊙郑凯

­  碧湖村:从“一湖”到“一城”

­  11月16日上午,龙文区碧湖街道办事处正式揭牌,严育斌正在碧湖边上跑步锻炼。一路奔跑,一路向前,随着城镇的变迁,村民变市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身份也跟着发生了改变。住在碧湖生态园边的楼房里,作为一名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幸运儿,严育斌和许多人一样,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转身”。

­  严育斌说,近十年变化最多的就是环境变了。碧湖公园附近以前就是村子的荒郊野地,也是严育斌他们儿时的乐园,让他们没有想到一瞬间就大变样,尤其是一栋栋的楼群建设以及公共配套完善,生活变得更便利。他享受着生态美带来的福利。告别了农民的生活节奏,日子比以前舒适后,也让他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空闲时,他阅读中医中药书籍,充实现在的美好生活。

­  龙文区碧湖街道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特色经济,碧湖万达广场、明发广场、融信等一批城市新“生活圈”位居其中,形成了“宜居宜业”的城市核心区。 ⊙杨志慧

­  湘桥村:古村添新湖

­  走进龙文区湘桥古村,一旁,大夫第、翰林第等闽南古厝面朝江流一字摆开,展露浓浓闽南风情;另一旁,湘桥湖湖光潋滟,白鹭栖戏……

­  “人家都羡慕我们呢,说我们住的是‘湖景房’、‘学区房’。”正在散步遛孙的黄亚西乐呵呵地说道。70多岁的老黄是蓝田镇湘桥村人,这辈子没离过乡的他,对家门口的这条河——九十九湾,如数家珍。

­  九十九湾贯穿龙文,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但由于疏于管理,污水废水排放、乱搭乱盖乱占等行为,九十九湾一度“黑、臭、淤、脏”。近年来,龙文区大力推进内河整治,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闽南水乡风情重现眼前。

­  引湖拓河,拆违植绿,建廊插花,水景相映,呈现四季花开。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九十九湾湖建设,决定选取湘桥历史文化名村、九十九湾核心地带,引入“湖”元素,通过拓宽河道,开挖建设“湘桥湖”和“上美湖”,推动九十九湾湖串湖成线、串珠成链。日前,龙文区上美湖项目主湖体已基本完工,娇俏迷人,进入景观绿化和配套设施施工。

­  古村又添新湖,秀色辉映民生。按照规划,九十九湾湖由北至南,将串起内林夜市、七里水乡、逸野古塘、龙溪竞舟、湘桥怀古等“水乡十景”,既保护老祖宗的筋骨肉,又传承在地文化的精气神,形成城市文脉,塑造有灵魂的生态景观。 (杨志慧)

原标题:整治黑臭水体 实现岸绿景美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保障网络
  • 漳州在省健康科普讲演大赛中获佳绩
  • 长泰教育蝶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磁灶样板 磁灶获 福州西湖公园金秋菊展 3天迎客18万人次 晋江苏垵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遮风挡雨惠民生 光伏发电助增收 英林镇柯 以创新科技与匠心设计护航 晋江品牌闪耀 特色品类成增长新引擎 泉州糖果前三季度 深读丨“会地合作”引智 “滴灌”产业土 黑脸琵鹭连续五年来石狮湿地公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