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4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苏禹成 梁政 文/图)位于漳州古城保护片区龙眼营路的“永定会馆”,原叫“龙岗会馆”,是典型的闽南大夫第式独立大厝。根据初步考证,“永定会馆”初设于清中期,是众多闽西、永定籍海外华侨渡海下南洋“过番”时,在漳州的重要落脚点。它不仅是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东路军进漳、中国农工民主党重要的历史遗迹。
如今,随着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大力推进、以及漳州古城全面保护开发,“永定会馆”亟待修缮、保护和恢复。对此,漳州市政协委员黄晓农、陈煜斓建议,应该从妥善安置现有住户、修旧如旧、开辟红色革命旅游景点,以及打造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交流展示平台,进一步保护、恢复“永定会馆”。
“永定会馆”由前清时期在漳永定人集资捐建的,占地555.55平方米,为三进三落独立大厝,花岗岩石大门框,门前矗立一对青石抱鼓,是典型的闽南大夫第式独立大厝。建国后,该馆由政府托管至今,现有三户人家居住其中,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据了解,旧时闽西永定人外出谋生,以经商和做手艺为主。出外路线,一是顺着汀江南下抵达潮州;一是翻越博平岭经南靖抵达漳州。漳州因路途较近,且明清时期商业发达,而成为永定人外出的首选落脚点和聚集地,因此“在漳州城区龙眼营设有永定会馆”。 根据初步考证,“永定会馆”初设于清中期,原叫“龙岗会馆”,取名源于永定就有自古“凤城卧龙岗”之意。
1926年底,曾在漳州求学多年的永定人江董琴,任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北伐军进漳后,他一手拨款主持修建中山桥;一手在“龙岗会馆”的基础上修缮一新,命名为“永定会馆”,又在里面设立“永定同乡会”。江董琴被选为会长后,在会馆内创办永定小学,他兼任校长,聘请龙溪师范毕业会说客家话的张美如为教师,采用复式教学。学生以招收说客家话的学龄儿童为主,共有60-70人。江董琴为解决经费问题,特地在厦门路201号开办一间永定条丝烟转驳出口商号,每一笼条丝烟附加1角大洋的手续费,作为小学的经费。由于这一烟号生意兴隆,手续费相当可观,小学得以维持。原籍永定的漳州作家青禾,其父亲来漳谋生即在“永定会馆”落脚,青禾本人也在永定会馆出生。
众多闽西、永定籍海外华侨,不少就是通过潮州、漳州渡海下南洋“过番”,而当时的漳州永定会馆就是重要的落脚点。如今,永定会馆内居住的三户人家,祖籍皆为永定,一些老者依然说着熟练的客家话。漳州“永定会馆”不仅是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东路军进漳、中国农工民主党重要的历史遗迹,辛亥革命志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江董琴即以该馆为据点展开革命活动。
漳州市政协委员建议:
一是成立“永定会馆”修缮、恢复领导小组。由漳州古城管委会牵头成立,协调漳州城投古城运营有限公司、永定同乡会和永定商会等,成立修缮、恢复领导小组;
二是妥善安置现有住户。经查实,现永定会馆内尚有3户人居住其中,内部诸多地方结构也出现腐烂,已成“危房”,三户人对于外迁安置意愿也强烈,建议由政府安置为主,漳州城投古城运营有限公司、永定同乡会和永定商会共同协商,妥善安置现有居民;
三是各方筹措经费修旧如旧。相关社团组织如永定同乡会和永定商会对修缮、恢复会馆工作非常主动、热心,建议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原有结构修建如旧,由专业的古建公司承担设计、施工,相关经费由政府及永定相关社团组织共同筹措解决。建议将修复好的永定会馆交由永定同乡会、商会统一使用、管理及日常维护;
四是开辟为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建议由永定同乡会、商会出资出力向闽西革命先烈后人及各界征集历史物件,在馆内设置东路军北伐进漳、“福建事变”以及江董琴相关展览,将永定会馆开辟为古城红色革命旅游景点之一,同时兼以客家人经漳赴台、南洋展示,丰富古城景点内容以及文化内涵;
五是打造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交流展示平台。如今闽西南经济协作区正进一步推进,作为“福建事变”漳州的重要遗址,以恢复“永定会馆”为契机,将此处打造为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社团组织交流展示平台,进一步推动闽西南区域间社团交流,也进一步带动古城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