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5日讯 漳州机动车“油改气”,正遭遇窘境。
去年下半年,漳州22辆的士及10多部私家车进行了“油改气”改装,但是去年12月21日,因改装公司未获得漳州市质监、公安部门的审批,22部已经改装的的士被漳州市运管局叫停,并被责令恢复原样(本报去年12月22日曾报道)。
这对刚刚在漳州兴起的机动车“油改气”行业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油改气”怎么改才合规?改装公司及燃气公司分头咨询了政府相关部门,均没有部门给出具体答复。
漳州市人大代表、漳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总工程师刘亚晨表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应该大力推广,他将把“油改气”议题带进今年的两会,希望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调查】漳州新兴“油改气”行业遇冷
昨天下午3时许,金峰开发区中国燃气金峰加气站,来自龙海的王先生正在给自己的爱车加气,他是漳州私家车“油改气”的第一人,也是今天第4个来加气站加气的用户。
“之前一天来加气的有二三十辆车,但自从上次出租车‘油改气’被叫停后,一天就只有10部左右。”加气站站长李泰说,现在来加气的主要是私家车,车主大都还担心车辆改装后过不了年检。
而据漳州市出租车协会的初步了解,此前漳州市区有近五成的出租车司机,对“油改气”跃跃欲试,没想到运管部门的一纸叫停令,让这个势头戛然而止。“听说烧天然气一天可以省100多元,我好多个同行都想加入,可后来公司说不行,我们只好先观望。”出租车司机江师傅说。李泰介绍,改装公司每天平均可以改2部车,如果没有被叫停,全市700多辆汽油发动机出租车,今年就可以全部改完。
负责给的士改装的漳州绿能气瓶检验有限公司位于北环城路,昨天下午,公司大门虽然开着,却没有车辆在接受改装。在看电视的学徒介绍,自己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活干了,现在公司的负责人天天在跑部门,到目前还没有结果。
【讲述】担心安全多部门不愿松口
昨晚7时,记者联系上了漳州绿能气瓶检验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屈先生,他介绍,漳州市运管局去年发出“叫停”通知,责令22辆已经“油改气”的的士恢复原样后,他的公司就再也没有车辆来改装。他们这些日子一直在拜访运管局、质监局两个部门,但是都没有结果,部门担心比较多的是安全问题。不过,在屈先生看来,现在很多地方的的士都已经“油改气”,技术是成熟的,“如果部门有疑问,我们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到外省去参观”。
漳州安然燃气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李志红介绍,目前,全省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五市所用的天然气都是“中海油”从印尼通过船只运输到莆田,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地的,资源很充沛,不用担心“气荒”。目前厦门、泉州、福州、莆田也都已经由政府牵头对的士进行“油改气”,只有漳州还未进行。
虽说金峰加气站是市区目前唯一投入的压缩天然气(CNG)供应站,但日供应量达2万立方,假设漳州700多部使用汽油的的士全部进行“油改气”,也足以应对。李志红称,根据安然公司的远景规划,环漳州市区东南西北将陆续建设11个加气站,每个站点建设周期只要3个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志红希望政府部门能早日出台指导性意见。
【部门】建议政府出面统一牵头协调
昨天下午,漳州市运管局出租车管理科负责人介绍,出于对营运车辆安全问题的考虑,作为主管部门他们必须叫停出租车“油改气”,“这涉及车辆私自改装,涉及改装安全问题,我们不能马虎”。该负责人表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油改气”有利于车辆节能减排,他们也希望促进其发展,但是这项工作需要质监、安监、交警、劳动等多部门统一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最好还是由市政府出面,统一牵头”。事后,记者致电漳州市质监局、安监局,工作人员均称,“油改气”并非其部门管辖范畴,无法指导该业务。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漳州市人大代表、漳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总工程师刘亚晨表示,“油改气”不仅有利于环保,改善漳州的城市空气质量,还能给驾驶员带来实惠,政府应该出面牵头,推进其发展,“这是件好事,也契合我们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理念,我会把这个议题带进今年的两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群 苏禹成 周杨宁 萧镇平 张颖珍 方锦燕 陈青松 曾炳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