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万千气象看福建|向海图强:这座闽南小渔村迈出共富大步伐

来源:新华网 2024-11-17 15:30 http://www.mnw.cn/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 11月的东山湾刮起了风,澳角村的港湾内停满了渔船,红旗在船头迎风招展,远远望去宛若一座海上城镇。码头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拍照打卡,或悠闲散步,为这个古老的渔村增添了许多活力。

  这是今天的富美渔村——澳角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澳角村位于东山岛南部,三面环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澳角村向海图强,充分利用“海”的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

渔业革新

  澳角村,并不是天生的富裕村。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澳角村被人们戏称为“天涯澳角”。

  海,是澳角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向大海要效益,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改革开放初期,澳角村探索了一条渔业发展新路:由大队提供渔船,劳动力自愿组合,村民入股承担成本。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出海捕鱼的积极性,村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东山县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说,随着渔业发展,又有两件事摆在了村民面前。一是缺乏渔港,大船靠不了岸、渔获保不了鲜、出海跑不远,渔民们只能靠“讨小海”生活。二是当时村民普遍使用木质渔船,这种船抗风抗浪能力差,存在很大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澳角村的村民们没有退缩。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他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筹集资金,修建了现代化的渔港。这个渔港不仅解决了大船靠岸的问题,还配备了冷藏设施,确保渔获的新鲜度,大大提高了渔业效益。

  与此同时,村民们也逐步淘汰木质渔船,换上了更为坚固耐用的钢质渔船。林华忠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他当选村主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带领村民前往龙海的浯屿村,参观学习如何发展钢质渔船。

  这是澳角渔港一隅,钢质渔船有序停靠(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澳角村的捕捞业逐渐走上了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如此,村干部还鼓励和引导村民建设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截至目前,澳角村已拥有养殖基地128家,海洋捕捞年产值达3.3亿元,海上养殖年产值约3.7亿元。

渔村“触电”

  见到澳角村村民徐玉明时,他和妻子正在清点刚收购的海鲜产品,准备寄给全国各地的买家。

  “我们每天下午3点寄一批,晚上7点再寄一批,周而复始。”徐玉明说,像这样的日子,已经有十来年了。

  1988年出生的徐玉明,17岁和父亲、舅舅一起出海捕鱼,这一干便是十年。2015年,徐玉明成了家。当时,淘宝和微商风潮吹进了澳角。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徐玉明决定“上岸”,利用互联网销售海产品。

  “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东山岛的海鲜品质过硬,我们靠着实打实的口碑,攒下了一批固定客源。”徐玉明数了数,这些年,陆陆续续有近5000人加了他们夫妻俩的微信。

  拍照、上传、接单、发货……徐玉明夫妻二人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内容,不知不觉间,店铺的规模越做越大。3年前,他在澳角村民宿电商一条街租下了一栋小楼作为门面。生意也从最初的两个冰柜,发展到了三个冰柜、一个大冻库和一个急冻库。每年的营业额不断攀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元。

  徐玉明(左)和妻子蔡丹华(右)在挑选海鲜,准备给外地游客发货(拼版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样的成绩和其他人相比可能还有不足,但我很满意。”徐玉明说,行船走马三分命,相比于“讨海”的不确定性,电商销售给他带来了稳定且富足的生活,“前几年,我在县城买了房,让两个孩子可以到城关接受更好的教育。”

  像徐玉明一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海鲜产品,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梦想的年轻人,在澳角越来越多。

  “目前,澳角全村电商产业人才队伍达到530多人,日均发货量超过2000件。”林华忠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商产业的竞争力,澳角村正积极打造电商产业一条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培育电商人才队伍,村里也成立了电商党支部,让崛起的电商产业更好地融入到村庄的发展规划中。

渔旅融合

  傍晚时分,夕阳把澳角村的海面染成一片金色。海港边上的海上餐厅,游客络绎不绝。店主沈青梅站在冰柜前,抓起一条鲜鱼递到客人面前,热情地介绍道:“这个就是我们东山最有名的巴浪鱼,撒上盐,清蒸一下,非常下酒。”

  澳角位于东山岛南端,状如“人”字,撇和捺分别是乌礁湾和澳角湾,这是两个弧度很美的沙湾。这几年,澳角村村民不断挖掘海岛特色,吃起了“旅游饭”。

  沈青梅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在当地政府与村民的支持下,经过7年多的发展,她经营的海上餐厅已经是许多游客来到澳角必定要打卡的地方,餐厅也从最初的亏损做到了盈利。

  傍晚,沈青梅在海上餐厅为游客推荐海鲜菜品。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现捕现捞,明码标价,真诚好客。”沈青梅掰着手指头说,这三样是她打造“金字招牌”的“三板斧”,“我们利用海港的优势,不断开发渔旅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吃得开心,还能玩得尽兴。”

  在沈青梅等创业青年的带动下,澳角村的渔旅产业链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有41家民宿及13家渔家乐大排档,年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

  11月中旬,到澳角村旅游观光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林湖斌(右)和妻子朱舜芳(左)在收拾房间,准备迎接游客入住。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去年,看好澳角村发展前景的村民林湖斌,决定回到村里投资一家高端民宿。他砸下1230万元,修建了一栋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看海洋楼,设计了38间客房,涵盖13种房型,将其打造成澳角村首家吃住玩“一条龙”的新型民宿。今年6月,这家民宿正式开业,至10月7日,已经实现营收105万元。

  “和我预期差不多。未来,随着村庄的发展,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遇到了好时机。”林湖斌希望,在他的带动下,村庄里涌现出更多精品民宿,共同把村庄打造得更加美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11月16日,“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澳角村。林华忠向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介绍渔村发展情况。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来自澳角村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集体收入173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澳角村村民实现家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林华忠说,澳角村的华丽蝶变,也是东山县牢记嘱托、奋勇前进的缩影。

  如今的澳角村风光秀美(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未来,我们一定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护更蓝的海、建更美的村、富更多的人。”林华忠说。

  (刘默涵 肖和勇)

原标题:万千气象看福建|向海图强:这座闽南小渔村迈出共富大步伐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第六届海峡两岸(漳州·白礁)保生大帝文化
  • 漳州龙文:2024郭坑乡村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
  • 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在漳州启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安海土笋冻:坚守最初的古早味(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安海土笋冻:坚守最初的古早味(视频)
    国庆喜游泉州 “面线糊姜母鸭很好吃”(视频)
    国庆喜游泉州 “面线糊姜母鸭很好吃”(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在漳州启 漳州龙文:2024郭坑乡村半程马拉松新闻发 第六届海峡两岸(漳州·白礁)保生大帝文 中国民生银行2024金融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 硬核技术“入海”,凝聚向“新”力量 — “金鸡”起舞,福建“影”响力尽情释放 绿色船舶“福建造”渐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