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东山渔港,满载而归的渔轮正将刚捕捞的鲭鱼运上码头,这些带着闽南咸腥海风的水产,经过加工处理,一周后就会出现在非洲加纳人的烧烤架上。与此同时,漳州正新橡胶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将摩托车轮胎打包,它们将穿越红海,驰骋在尼日利亚的乡间土路上。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非洲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漳州企业不断拓展与非洲企业的合作领域,贸易规模稳步提升。据漳州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漳州对非洲出口20.7亿元货物,同比增长48.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动能强劲。
从渔港到餐桌
水产军团的非洲生存指南
“这批青皮鱼必须抓紧处理,然后进冻库急冻,否则运到卢旺达就会失去鲜度。”在诏安县安邦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麻利地为鲜鱼去鳞、去内脏,流水线忙而有序。
在总经理黄晓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25℃的冷库,只见处理好的冻鱼被整齐码放在透明包装袋中,纸箱上“漳州原产”的英文标识格外醒目。“我们公司手握十几项出口认证,是漳州29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之一。”黄晓东的言语中满是自豪,海关AEO高级认证的身份,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等便利,在AEO互认国家还享受“VIP”待遇。凭借这些优势,近年来,公司不断开拓市场,将商业版图延伸至卢旺达、埃及等非洲国家,产品备受欢迎。
26公里外的福建铭兴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罐头车间,工人们正将沙丁鱼装入马口铁罐头,封装、贴标,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今年前5个月,我们对非洲的出口额增长了50%。”企业负责人笑着介绍道,公司2011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主营罗非鱼、鲭鱼等速冻水产品。2020年,公司还针对非洲市场开发鱼罐头系列产品,加工后的罐头保鲜期大大延长,也让企业销售额实现逐年上涨。
随着对非洲市场的持续深耕与产品口碑的不断积累,如今,铭兴食品已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出口总值突破亿元,对非出口占比约90%。今年5月,该公司还将沙丁鱼罐头出口至叙利亚,一举开辟中东新蓝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农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漳州出口的强项,得益于海洋馈赠的先天优势,水产品作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在对非出口中占据重要份额。今年前5个月,漳州对非洲出口农产品14.5亿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水产品贡献了超六成比重,足见其在非洲市场的受欢迎度。
从城市到沙地
漳州制造的“登陆记”
近日,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片橡胶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后,化作优质的摩托车轮胎,即将经海关监管后发往非洲。
“非洲交通工具配件供应相对不足,我们的轮胎抓地力强、噪声小,可以适应山地、沙地、城市道路等多种地形,与非洲复杂的地形完美适配。”正新橡胶工业关务部经理陈建透露,近年来,公司轮胎在尼日利亚、喀麦隆、加纳等国供不应求,2024年对非出口额达1700万美金,漳州基地产品全部销往非洲。
如此良好的销售态势,源于企业对品质与技术的追求。在产品展示区,陈建指着不同款式的轮胎向记者介绍:“这款花纹设计能提升排水率;这款花纹可以破除水膜、防侧滑,牵引性好。”
除了在花纹设计上下功夫,胎体设计也强调创新。一款非洲热销的全天候轮胎,采用高湿抓配方、高份数硅质材料及硅烷偶联剂复合技术,抓地力出众。在结构上,正新橡胶特意采用高耐热高伸张胎体材质,结合多层构架,高速性能优、稳定性好,能将车速提升至L级,更好地适应非洲的高温天气和崎岖道路。
不止轮胎,去年以来,漳州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同样凭借过硬品质角逐非洲市场。安泰新能源生产的新型光伏发电板,能实时跟踪光源移动,将年发电量提升15%,成为非洲各国政府竞相合作的对象。漳州新阳科技也于去年首次将不饱和聚酯树脂出口至阿尔及利亚和莫桑比克,为非洲国家生产纽扣、台球、人像雕塑等产品提供原料。
为助力这些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漳州海关积极开展“进千企、解千题”活动,为企业建立一对一沟通群,精准宣导RCEP、减免税、AEO信用培育等优惠政策,推行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等便利措施,提升通关效率。“以前出口非洲光是查验就需要两三天,现在海关优先查验、快速核放,最快十几分钟就能通关。”陈建对海关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从展台到货架
政策服务护航出海路
“我们的产品颇受非洲朋友青睐,展会上认识的客商至今都还保持联系。”福建立兴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钱凯翻出手机里拍摄的视频,画面中不少非洲客商正围着产品驻足观看、咨询洽谈。今年6月,在市商务局的带领下,立兴食品带着公司生产的多款冻干产品和速食产品亮相中非博览会,高性价比的冻干糖果和冻干果干成为非洲客商的“新宠”。
“之前的出口业务多以果蔬罐头为主,销售区域分布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钱凯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公司开始积极开拓非洲市场。中非博览会让他们看到了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他们扩大业务的信心。
中非经贸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对外贸易平台。近年来,漳州把对非贸易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突破方向,推动对非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鼓励企业拓展非洲市场,市商务局、市贸促会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中非博览会、中国跨交会等展会,并选出53场重点境外展会,为企业搭建展示产品、对接客户的平台。
作为漳州对非出口的重头,漳州海关也持续为食品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收集研究拟出口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引导企业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指导企业建立“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同时,提供线上预约、优先查验、快速检测等高效便捷服务,保障“漳味”食品顺畅出口。
从东山港的晨雾到非洲市集的烟火,从漳州车间到非洲的道路,漳州商品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非洲人的生活。这场跨越上万公里的贸易对话,不仅带动了漳州经济的发展,也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通讯员 郑从容 郑馨 游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