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将至,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浪漫与美好期许的传统节日,从古老的星宿崇拜走来,经岁月沉淀,演化为饱含爱情与乞巧寓意的独特存在。
文化传承是七夕之魂。其内涵远不止爱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起源于上古,兴盛于唐宋。乞巧习俗体现古代女子对智慧与技艺的追求,彰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的传说,不仅是浪漫爱情故事,更蕴含着中国人对忠贞爱情、家庭和睦的价值追求。这条无形的文化纽带,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紧密相连。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诗词佳作,丰富了七夕的文化表达,更让其精神内涵广泛传播。传承七夕文化,便是传承民族精神基因,让后人领略这份独特魅力。
形式过盛则失节日本真。如今的七夕被过多形式包裹,商家为逐利将其打造成消费盛宴。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七夕与昂贵礼物、奢华约会画上等号。在一些人看来,不送高价礼物便不足以表达爱意,这种过度商业化让节日变得浮躁功利。情侣们陷入盲目消费,忽略了真挚情感交流。一些所谓七夕活动也徒有其表,如部分“七夕晚会”,节目与七夕文化关联甚少,仅借节日之名吸引眼球。这些过度形式化行为,偏离了七夕初衷,让这个本有温情与底蕴的节日变得空洞乏味。
返璞归真才能重拾文化底蕴。我们应回归七夕本质,重拾文化与真情。传承需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民俗风情,可通过举办乞巧比赛、诗词朗诵会等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文化魅力。日常生活中,情侣应更重情感培养与沟通,而非仅靠节日形式维系感情。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一段真诚的表白,远比昂贵商品更动人。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让七夕回归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的轨道。
七夕不应被过度形式淹没。我们要珍视其深厚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个古老节日在现代社会焕新活力,以文化为基、真情为魂,度过真正有意义的七夕。(漳州文明网 长泰区委文明办 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