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魅力漳州 诗与远方迎客来

来源:闽南日报 2025-09-26 08:57 http://www.mnw.cn/

  “魅力”一词,起源以《周易》考之,洋溢着“君子以魅力动人”的嘉许;词源以希腊语考之,蕴藏着“超自然馈赠”的意象。漳州魅力何在?一千个人也许有一千种答案。剥离了繁复的雕饰与营造,漳州的魅力最终落在“田园都市、文化名城”这一内核中。

  “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就曾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20世纪初年,他从漳州山水间出发,远渡重洋;此去经年,仍在大洋彼岸深情地怀念家乡。

  如今的漳州,是一座古今交辉、文旅交融、百味交织、山海交汇的历史文化名城。“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共同缔造了魅力漳州,成就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诗与远方。

  忆往昔,漳州人“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以“爱拼敢赢”书写闯荡四海的时代故事;

  看当下,世界漳州人回望故园:这里已是对话全球的窗口、闽南文化走向世界的枢纽;

  向未来,充满魅力的漳州将打造成一座“引爆世界级的旅游追踪地”,续写“田园都市、文化名城”的全新篇章。

  山海入画 绘就田园都市图景

  漳州的魅力是从山海人文中“长”出来的。

  初秋,开海已经月余,东山县澳角村的渔港里,清新的海风拂面而来。下午4时渔船回港,渔获满舱。码头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拍照,悠闲漫步。

  2024年,澳角村依托“一座山,两面海”的资源优势,串联前江海湾、龙虎狮象、村史展厅、渔港码头等景点,建设诗歌文化园、渔获满舱馆、“四屿”游艇码头等休闲活动点位,丰富旅游业态,实现从传统渔村到热门旅游区的华丽转身。当年,澳角村全村年社会总产值17.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可观收入。

  澳角村,正是漳州“海洋蓝”文旅带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漳州着力打造“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五大文旅带,把分散各地的“明珠”串联成色彩斑斓的“项链”。

  “海洋蓝”依水而生。这条文旅带沿着595公里的海岸线铺展。从龙海的月港史迹到漳浦的滨海火山地貌,再到东山的金銮湾、南门湾,漳州将“游岛玩海”从观光推向深度体验。

  “生态绿”傍山而兴。牢牢把握“花果鱼米之乡”的生态优势,采摘游、赏花游、生态游办得红红火火,农家乐、喂养园等遍地开花,做到四季皆有景,处处有花香。

  “土楼韵”凝聚先民智慧。独特的地理空间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奇观,全市1461座土楼散落山间。这些年,南靖官洋村成为全省首个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的“最佳旅游乡村”,田螺坑、云水谣等景区通过活化利用,让“静态遗产”变为“动态体验”。

  “古城风”深植闽南文化。布袋木偶戏述说着乡情,蚵仔煎加四果汤包裹着乡味,南风侨批馆承载着乡愁。漳州古城是个“闽南大观园”,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体验。

  “闽南红”则是一缕追忆。红砖古厝,是漳州人的家。女排精神、谷文昌先进事迹、龙江风格等红色基因,是漳州人的魂。它们共同组成了漳州人敢拼会赢的鲜明底色。

  近年来,漳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力争实现“山海交汇、古今交辉、百味交织、文旅交融”的美好蓝图。尤其今年,漳州正以筹办“2026年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为抓手,培育文旅支柱产业,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出台《漳州市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发布21条奖励扶持措施,推动景区景点全面提档升级;

  围绕2025年初制定的“月月有活动、县县都精彩”计划,常态化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商旅消费券100万元,推出近600项文旅活动及展示展览、近40条景区优惠政策;

  2025年省、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签约项目32个,总金额超70亿元。2025年,全市共有28个项目列入省文旅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36.44亿元。

  2025年以来,A级旅游景区累计开工项目60个,在建项目41个。2025年上半年,开工酒店及民宿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59.55亿元。 长泰区果宿入选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名单。

  新画卷上,漳州执笔,既绘上“田园”的好风光,也写出了“都市”的新气象。

  文脉绵长

  彰显文化名城底蕴

  一缕乡情,有几种模样?

  感官中,有味觉与乡音。乡情是布袋木偶戏的锣鼓声、歌仔戏的歌唱声、街边仙草的叫卖声,闻声莞尔;是四果汤的清甜、五香卷的酥脆、卤面的浓香,令人垂涎。

  情感中,有烙印与牵挂。从开漳圣王请设漳州府、朱子知漳,到闽南“弄潮儿”过番,再到红军进漳,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在漳州交相辉映。

  岁月中,有追溯与传承。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731个,文物总数、国保数量位列全省第二,省保、涉台文物以及市县保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9项,代表性传承人315人。

  缕缕的乡情,是魅力漳州的“根”。

  它不仅感召着世界漳州人“常回家看看”,也通过生动而具象的形式,让八方游客感知闽南文化之美,对漳州心生向往与认同。

  在南靖土楼景区,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逛土楼、住民宿、吃山货、唱山歌、夯土墙、做竹编,感受闽南文化体验游的“热辣滚烫”。2025年1—6月,南靖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12.82万人次,同比增长19.78%;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9.78%。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漳州牢记在心、努力践行。

  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将闽南文化生态(漳州)保护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市文旅局聚焦“建设文化名城、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和“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工作主线,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化活态传承机制,稳步推进文脉传承。

  守护城市历史印记。“四普”工作有序开展,已调查新发现文物800处。圣杯屿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博物馆建设正在完善可研报告;仓里山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片及石制品;文川里文化遗产保护已完成调查新发现文物31处,抢救性保护修缮5处文物;完成4处月港“海丝”文化遗址调查与重点勘探工作;“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第五次联席会议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非遗技艺代代传承。漳州木版年画参与“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古携今活化利用。在漳州古城打造“非遗一条街”,常态化开展闽南文化周等非遗展演。推进7座试点土楼“活化利用”,其中翠美楼、进士楼、启丰楼已全部完成,平和县宾阳楼、寨河旧楼完成修缮工程。此外,漳州还不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以传承为行,漳州将灵魂融入时代脉搏,活化新生。

  文旅交融

  建设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刚刚过去的暑期,闽南大地热浪滚滚,漳州古城内人气愈盛。2021—2024年,漳州累计接待游客从5157.98万人次增长到8680.22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从555.52亿元增长到1021.93亿元,突破千亿大关。2025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总花费较五年前实现翻番。

  千千万万游客中,不乏台胞、侨胞和国际友人。

  2025年9月,“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中,加拿大七天传媒主席尹灵感叹:“古城的一街一巷以及八宝印泥、布袋木偶等,都是文化积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

  2024年底,“世界青年趣淘漳州”系列活动落幕,日本青年学生藤瀬芽依依不舍:“回到日本后,我会告诉我的家人朋友,一定要去福建漳州,这座城太美了。”

  以“田园都市”的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文化名城”作发展引擎,漳州在二者的交融共振中,加快建设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实施意见》要求,漳州围绕“田园都市、文化名城”,以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2024年4月,《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着手实施“十大工程”,部署开展53项重点任务。

  时序步入2025年,闽南文化“入岛出海闯世界”,于全球视野展现漳州魅力。

  立足漳州,联通两岸。从“根”和“魂”入手,推动闽南话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邀请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到漳研讨。成功举办“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对台交流活动124场,岛内台胞4100多人次来漳参访。建设漳州先民迁台资料库,共收录台湾22个县市的漳州宗亲聚集地、分灵宫庙等信息。龙文区碧月芗剧团赴金门交流演出,是两岸时隔五年重启歌仔戏交流。

  走出八闽,放眼全国。歌仔戏《一代相国蔡新》《烽火侨魂》晋京展演,小戏《说亲》赴湖南展演。在漳州拍摄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在央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

  ‌文化出圈,扬帆世界。‌精心打造“漳州闽南文化周”品牌,2024年赴法国、美国、菲律宾等地交流。漳州布袋木偶戏《巴黎圣母院》惊艳法国“中法美丽乡村行”。2024年世界青年看福建启动仪式在漳州举行,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的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中国年味之旅”全球达人游中国系列活动开展,10位国际旅游达人在漳共同体验“漳州年味”。2025年,闽南贝雕亮相央视“春晚序曲 全球看春晚”美国专场,木偶头雕刻、八宝印泥闪耀日本世博会,漳州非遗“圈粉”全球。

  闽南文化,根植漳州,跨海越洋。她从故乡的沃野走向宝岛台湾,更从东方一隅播撒向全球,在世界文明的土壤中扎根异域,枝繁叶茂。

  漳州融媒记者 张晗 林昕蓉

原标题:魅力漳州,诗与远方迎客来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华安:“牵手”云南白药 一纸合约飘药香
  • 平和大溪:严控农资安全 守护绿水青山
  • 王锦泉:一名基层干部的“冲”与“守”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吃太饱容易生病(视频)
    医解百科丨吃太饱容易生病(视频)
    【视频】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泉州市活动开幕
    【视频】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泉州市活动开幕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两岸人间烟火”市集开张 百年老 在厦门感受“慢度假” 厦门市酒店预订持 在厦门感受“慢度假” 厦门市酒店预订持 “2025城市文旅形象大使暨国际典雅夫人大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树绿色标杆 建零碳机 荣耀Magic8将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 iQOO 15新配色公布:RGB灯带+变色机身 极 雷军回应小米被黑组装厂:智能工厂投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