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8时许,明火被完全扑灭后,消防官兵近距离稀释分解物(漳州消防供图)
司机邱水增多处被灼伤,仍需在重症监护室里救治
昨日凌晨3时45分,消防官兵穿着防化服,用水枪冲击路面,以防被危化品分解物腐蚀(漳州消防供图)
闽南网3月1日讯 时间:昨日凌晨3时35分至中午11时30分
地点:漳龙高速南靖县丰田路段
事件实录:一挂车爆胎后,13个轮胎燃起大火,车载25吨过硫酸铵受高温炙烤分解、泄漏,白烟弥漫,气味刺鼻,1司机赤脚逃生时,被危化品分解物(硫酸氢铵)灼伤,全身20%重度烧伤。
事发后,交通中断,当地消防、医疗、路政、安监、环保等部门,展开8小时联合救援。事故具体原因,高速交警和消防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现场救援】
白烟弥漫气味刺鼻多部门8小时排险
昨日凌晨,漳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分别通报消防、医疗、路政、安监、环保部门。民警对路面实行交通管制疏导,将受伤的邱水增送至解放军第175医院救治。
凌晨3时40分左右:南靖县消防大队出动3部消防车、18名官兵率先赶到。此时,挂车尾部8个轮胎还在剧烈燃烧,浓烟滚滚。过硫酸铵受明火炙烤,快速分解,覆盖了近50米的高速路面,现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酸性刺鼻性气体。
漳州市消防支队增援两部消防车、12名官兵。警戒区内,30名消防官兵全部穿上橙色防化服,带着空气呼吸器展开排险。
凌晨5时左右:明火被完全扑灭。消防官兵继续对地面化学分解物进行冲击、稀释,防止路面被腐蚀。
上午10时左右:险情基本排除。消防官兵协助路政部门对路面残余的化学混合物进行清理。
中午11时30分左右:事发路段恢复正常通车。事发后,环保部门对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监测周边环境。
【司机讲述】
13个轮胎燃起大火1人赤脚逃生被灼伤
昨日中午,挂车司机邱振怀说起同事邱水增的遭遇,连说倒霉,“他要是穿着鞋下车就好了”。
当日凌晨,三明清流人邱振怀和邱水增,开挂车拉载25吨过硫酸铵从老家前往厦门。3时30分左右,挂车行至漳龙高速往漳州方向距南靖县丰田出入口约2公里处,车尾轮胎突然爆炸。
“响了一声,车尾很快就烧起来。”邱振怀说,听到车尾异响,一开始没注意,但开了20多米,车尾就冒出大火。怕立即停车会引发后车追尾,挂车又向前开出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此时,车尾12个轮胎及1个备胎已经燃起熊熊大火。邱振怀说,过硫酸铵原本是固态肥料,因为受高温炙烤快速分解,形成强酸性液体,泄漏出来。这些分解物,沿着路面,向车头流过来,但夜色漆黑,车上的两人都未能察觉。邱振怀说,他先下车查看了情况,随后才叫邱水增下车逃生,却不料邱水增一时心急光脚下车,结果被液态过硫酸铵灼伤。
昨天下午,在解放军175医院重度烧伤病房,受伤的邱水增刚刚醒过来,他说,事发时他在睡觉,邱振怀叫醒他,说后面烧起来了,他顾不上穿鞋,就跑下车了,跑了十来米后发现,手机落在了车上,赶忙回到车上取手机,再下车时,泄漏的液态过硫酸铵已经流出来了,“因为当时周围一片漆黑,我根本就没看到地上的液体,就直接踩了上去,比被开水烫到还疼”。邱水增说,当时他双脚一着地,就惨叫起来,随后摔倒在地上。这一摔,双脚、双手、臀部都被路面上的强酸性分解物灼伤。邱振怀抓紧抱起光着双脚的同事,跑了10多米才停下来。
邱水增的主治医生介绍,邱水增全身20%重度烧伤,主要集中在四肢、臀部和背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仍需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救治。
□普及一下
过硫酸铵有多厉害?
漳州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工程师庄勋港介绍,过硫酸铵是无色单斜晶体,有时略带浅绿色,有潮解性;过硫酸铵的熔点较低,达到120℃时,就会分解。分解后产生加热至120℃时,分解生成硫酸氢铵并放出氧气,易溶于水。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过硫酸铵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紧急处理办法有:
1.如果不慎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2.如呼吸困难,须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误食、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3.如果皮肤接触后,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4.如果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周杨宁 苏禹成 戴江海 通讯员 肖和勇 钟志良 赵宜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