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村这家无证废塑料加工厂被责令停产,后又偷偷生产被村民举报
闽南网5月28日讯 龙海市程溪镇山边村内,藏着一个加工废旧塑料的“黑工厂”。一个月前,周边村民不堪忍受其产生的恶臭和对环境的威胁,遂向部门投诉。
然而,被部门责令停产后,这家黑工厂开始跟村民和部门躲猫猫,以前昼夜不停,现在隔三岔五在晚上生产。昨天记者和部门再次登门,连老板都找不到了。
龙海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工作人员透露,几年前,颜厝镇的几个村庄都充斥着这种“黑工厂”,市政府专项整治后,如今又死灰复燃,山边村的这家“黑工厂”就是从颜厝镇水头村转移过来的。
昨天下午,记者将情况向龙海市环保局、工商局、程溪镇政府反映。
现场:黑工厂死灰复燃老板不知去向
昨天下午3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工厂4个简易车间内外都堆满了废旧塑料袋、泡沫等垃圾。厂区内有三女一男4名工人,其中两人蹲在地上分拣回收的塑料袋,将黑色、白色分开归类。
工人们说,这些塑料垃圾是用来生产油纸的,但还没开始生产,“厂房内的机器还未安装”。记者询问工厂老板的姓名及电话,工人称,老板很少在工厂出现,也不认识他。
工厂附近的住户陈先生说,4月初,这地方就开始生产加工塑料米了,昼夜不停,塑料垃圾高温熔解产生的臭味,让周围几百米范围内的村民都受不了。住户郑女士担心,长此以往,附近的空气、河流、地下水都会遭到污染,进而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
基于这些担心,多名村民向龙海市环保局、龙海市工商局等部门投诉。郑女士说,投诉后,部门有到现场查处,该工厂也停止生产了一周左右,可后来又隔三岔五地偷偷生产。“投诉前,白天晚上都生产,投诉后,生产时间改为晚上7点至次日早上7点。”
部门:已责令其整改再违规处罚更严
针对此事,龙海市环保局和龙海市工商局表示他们均接到了投诉。
龙海市环保局监察大队一名工作人员介绍,4月8日到现场查看,发现该工厂未经龙海市环保局环评审批、验收,就开始生产塑料米。
次日,龙海市环保局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工厂老板立即停止生产,并于半个月之内自行拆除厂房。“我们没有权利强制拆除厂房,此事我们当时已告知程溪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此事需要由当地镇政府牵头解决。”
程溪镇工商所所长许建军说,该工厂没办理营业执照,属无照经营,当时他们接投诉后,已责令工厂立即停止生产,对老板处罚了1万元。
昨天傍晚5点多,许所长再次到现场,未发现该工厂开工生产。他说:“村民若发现该工厂再违规生产,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一经查实,我们将对工厂老板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程溪镇书记蔡海龙,他表示正在开会,今天将派人到山边村了解具体情况。
解读:几年前曾专项整治如今又死灰复燃
回收废旧塑料,经漂洗、破碎、晾干、熔化、拉丝、造粒加工成塑料制品原材料的塑料米,这个行业,几年前,曾经在龙海市颜厝水头村、马洲村、丹洲村风生水起。
龙海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文件。文件里介绍,这些兴起的工厂基本都是“黑工厂”,均未办理工商、环保、水利、建设、土地、卫生、安监等部门的审批手续,生产废水、生产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产设备非常简陋,回收的原料经露天堆放雨淋后,容易孳生细菌,发出腐败恶臭味。
2008年至2009年,龙海市政府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颜厝镇强制关停133家,拆除生产线192条。但各乡镇整治不平衡,有的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整治不彻底,导致2010年下半年,违规生产塑料米的工厂开始回潮,现在又差不多恢复到2009年的乱象,甚至有所增加。
去年下半年,龙海市政府再次下发废旧塑料加工厂专项整治通告,颜厝镇政府协同环保、工商、城建等部门开始整治后,有些被取缔的加工厂,就转移到偏僻的乡村,比如山边村这个塑料米加工厂,就是从颜厝镇水头村转移过来的。(本网记者 林深圳 戴江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