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实验中学目前教学资源已饱和(资料图片)
闽南网6月20日讯 昨日,记者从漳州市双语学校获悉,漳州实验中学将与双语学校合作办学,拟将双语学校筹建为漳州实验中学分校,并于今年秋季首次面向社会招生。届时,双语学校作为漳州实验中学分校,将保留原有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艺术特长班,而普通高中学生将转到漳州实验中学就读。
对此,双语学校窦校长表示,与实力较强的漳州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对双语学校来说是“靓女快嫁”,优势互补,是为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做强做大。
然而,漳州教育学者孙玲珑老师则认为,漳州民办教育面临着重要的转折点,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拥有好的办学理念。
学校:师资流动成软肋优势互补求发展
漳州实验中学董事长蔡跃东介绍,漳州实验中学办学10年,目前已极度饱和,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素质教育的需求,每年初中1000多个招生名额却有七八千人报名。合作办学以后,双语学校作为漳州实验中学分校,将保留原有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艺术特长班,而普通高中学生将转到漳州实验中学就读。
“我们与漳州实验中学合作办学,是一拍即合。”双语学校的窦校长介绍,两校合作的性质是优势互补,有利于优秀教职员工的整合,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学校在市区4所民办学校中规模是最小的,想扩大规模也受到用地限制。”规模小,收入少,用于投入教育教学的资金就受限制,师资流动大成为办学的软肋,“现在双语学校的生源也很多,但未来的发展受限,只能寻求合作,靓女快嫁,与实力较强的漳州实验中学合作办学”。
部门:保证教学质量才能越做越强
教育局网站显示,双语学校中招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在2008年还要比立人学校高出120分,到了2009年两校持平,2010年,立人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反而超过了双语学校120分。虽然双语学校的生源有保障,但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
“教学质量是学校基本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不能得到市民认可,那么就必将被淘汰。”漳州市教育局规划科杨科长说,漳州因历史欠账问题,公办教育投入不足,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这是大势所趋。这几年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入,是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并不是打压民办教育。“百姓需要优质的教育,不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发展,就面临淘汰,反之就越来越强,去年龙海市外国语学校倒闭就是因为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市民的认可。”
因此,他认为,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双语学校和漳州实验中学合作不失为较理想的发展思路。
观点:民办校求突破关键要有办学特色
漳州市知名教育学者、漳州一中高级教师孙玲珑认为,这几年财政每年投入教育的资金越来越多,公办校教学环境逐步在改善,特别是教师的工资已经和民办教师相差无几。而民办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必将加大办学成本。再加上招生政策上的扶持,漳州一中定向分配的比例已经提高到50%,还有来自高校的压力,一层层的厚茧束缚着民办教育。在未来10年内,民办校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谁能在困境中破茧而出,谁就能做强做大。
然而在她看来,民办校要破茧成蝶,跟学校的规模大小没太大关系,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民办校是有优势的,因为民办校一周才放一次假,甚至一个月才放一次假,有大把的时间多开一些选修课,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学到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办校目前还没办法做到。”
此外,还可以在高一高二阶段开设职业教育规划课程,“这是国外优质中学普遍存在的课程,从高中开始就让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课程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的需求有所了解,也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部分学生和家长还存在只要考得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心态,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必然会让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就业上来。而学校在高中阶段就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自己的规划,这种办学特色,是有很大竞争优势的。
最后,还须有好的办学管理理念。首先,要把学校当成学校来办,而不是企业。不要过分追求利益,而要注重社会效益。有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必然随之而来。其次,要把老师当老师看,不要当成农民工。要让老师在工作中有幸福感,使教师这种职业成为他们的一种追求和事业,这样才能造就名师、留住名师。(本网记者 陈群 白志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