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佛昙镇农贸市场,工作人员进行灾后消毒
闽南网7月21日讯 漳州卫生局已组织30多名专家,到龙海、漳浦等地制定灾后防病技术方案。2吨漂白粉、800瓶含氯消毒液等已分发到各灾点。接下来,卫生局将对灾区开展疫情监测、饮用水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督,举办消杀培训班及相关灾情防病知识教育。昨天下午,各受灾乡镇卫生部门已开始向公共场所投放消毒液。
从昨天下午开始,漳浦全县已开始组织卫生防疫部门,到各地指导灾后疾控预防。下午2点半,佛昙市场,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正用含氯的漂白水,一瓢一瓢洒向街边的垃圾堆、墙角、过道等重点位置。佛昙镇卫生院兰副院长介绍,退洪后两天内,是防疫消杀的最佳时间,接下来他们将对所有受淹村进行路面消杀,而水质消杀工作也将陆续开展。
龙海也已经将消毒用品分发到各灾点,预计今天消毒工作全部结束。
在龙海白水镇庄林村,大量猪被水流冲走。“水漫过路面1米多高,我很想伸手去抓回来,但完全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血汗钱就这么流走了。”那一夜,单单村民纪聪利家,就有400多头猪被大水冲走,他说,损失了好几十万。
养殖是庄林村的支柱产业。全村600多户人家,90%养猪,存栏数10余万头。村书记纪建全说,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暴雨共冲走了村里1.5万头猪。
“除了被冲走的,在暴雨中被淹死或病死的猪也有几千头。”纪建全说,昨天上午,镇里派车将村里的几千头病死猪运到无害化处理池处理。
“被水淹了一夜,不少猪也生病了,接下来,可能各种病症还会陆续显现出来,不过已经在采取措施了。”昨天上午,白水镇政府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庄林村查看生猪疫情,并对全村的养猪场进行卫生消毒,分发动物抗生素等药物,以防动物疫情爆发。“我们目前也对生猪进行抽样化验,对整个疫情进行检测。”
在龙海浮宫镇美山村,一头2000多斤的母牛被淹死,村民担心天气炎热,腐烂发臭会危及健康。村委会主任郑英勇称,由于牛体积庞大,村里的生化池无法处理,只能运到离居民区较远的山上挖深坑填埋。
□预防传染病
划定临时水源吃熟食勤洗手
漳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蔡茂荣介绍,洪灾过后,一些传染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主要包括四类: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病媒类传染病、呼吸道疾病。
这次洪灾比较严重的,多是龙海、漳浦的山区农村。洪水过后,农村的自备水源都会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饮用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染主要是通过人体接触,如“红眼病”多是通过带有病毒的手接触眼睛引起。
病媒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苍蝇、蚊子等昆虫,洪水过后常会造成灾区垃圾废物堆积,成为病媒滋生的场所,这些昆虫在感染疾病与未感染疾病的人之间叮咬,会传播疾病。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请注意以下措施:
不喝生水,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洪涝地区要划定临时饮用水源区域,并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和垃圾,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退水后,尽可能利用井水作为饮用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厕所、猪圈等可能污染水源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水桶。要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水源进行消毒。
饮食卫生也要注意。洪水淹没后,粪便、生活垃圾、有毒化工产品(农药、化肥、鼠药、重金属等)可能污染田间作物、仓储中的原料和食物,要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用污水洗瓜果、碗筷,“尤其不生吃水产品,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另外,要勤洗手,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以防染上接触性传染病。(本网记者 周杨宁 林深圳 郑娟娟 白志强 见习记者 梁政 通讯员 傅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