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闽南网讯 漳州师范学院酝酿更名,学校初拟三个校名向师生及校友征求意见(本报10月29日曾报道)。目前,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漳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黄清向媒体公布了征求情况,将近80%的师生支持学校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学校也确定“闽南师范大学”作为新校名。黄清介绍,学校将于明年9月份向由福建省教育厅提出申请,通过省教育厅的考察评估后,上报省政府,明年年底前由省政府再上报国家教育部;大概在后年初,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最后由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投票决定。
对于这次更名是否能成功,黄清信心十足。他说,漳州师范学院是福建省9所重点高校之一,而这些高校里,只有漳州师院还以“学院”为名。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也已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更名为大学标准,改名是水到渠成。
漳州师范学院更名工作于2011年10月中旬启动,10月21日下发了《关于开展漳州师范学院更名大学新校名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通过网络、书面、手机短信等方式,将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第二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大学三个新校名公开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干部、历届校友等征求意见。
最终,通过校园网发表个人意见的师生最积极,共有13384名师生参与投票,其中支持“福建第二师范大学”的有2197票,支持率为16.42%,支持“闽南师范大学”的师生最多,有10340票,支持率为77.26%,支持“漳州师范大学”师生最少,只有847票,支持率为6.33%。
专访:
漳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黄清:
叫闽南师范大学,涵盖面更大更广
“经过我们对投票结果的研究分析,以及根据学校实际的现状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性质、目标追求的考虑最终确定‘闽南师范大学’这个校名。”漳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黄清接受本报的专访时表示,闽南师范大学不仅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也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今年漳州师范学院申请更名,把学院更名为大学,在黄清认为是名至实归的。他说,漳州师范学院作为省属高校,是全省9所重点高校之一,有着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教学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大学的要求。把学院更名为大学,虽然都是本科院校,但大学的办学要求比学院在层次和水平上要求更高。
黄清说,之所以保留了“师范”这个名称,是因为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林、师范院校名原则上不更改为非农、林、师范的校名,但更重要是学校十分注重“师范”的特色,“漳州师范学院在办学之初就是以培养师资力量为己任,以形成了学校优良的传统特色,我们十分珍惜。”目前漳州师范学院的基础教育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福建师范大学形成“一南一北”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的两所基地之一。
“最终确定‘闽南师范大学’这个名称,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黄清坦言,不仅漳州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个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而且闽南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海内外影响广泛而深远。此外,“闽南”的涵盖面比漳州更大更广,闽南语是台湾的母语,在世界华人中也有很大影响,“闽南师范大学”这个校名更有利于发展发展闽台文化特色,更有发展的潜力。
相关链接:
漳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0年被撤销。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
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形成福建省“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师教育格局。
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本网记者 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