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崖刻现身平和深山
诗作出自一位敢与魏忠贤叫板的平和举人之手
一明朝的诗作崖刻,藏身在漳州市平和县小溪镇枫埔村橄榄坑狮象山374年,近日被人发现。
这一诗作的作者,经考证,是明朝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陈扬美,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向魏忠贤叫板。
发现:诗作崖刻 分刻两面石壁上
在狮象山上,陈扬美的诗作崖刻分别刻在两面石壁上。
其中一面崖刻位于山路旁,距离路面四五米的石壁之上,自上而下刻着“狮象龙蛟”四个大字,气势磅礴。
而从一边的崎岖小路向上走,爬过一些陡坡,另一面崖刻赫然在目。它位于峭壁之间,从右到左刻着“狮醒雄风环宇宏,象魁胆识气魄勇,龙含宠玉凤珠冠,蛟游故里云怀峰”。两面崖刻左下落款皆是“陈扬美 明庚辰年题”。
考证:狮象山之名 源于此摩崖诗作
陈扬美是什么人?为何突然作诗并刻在石头上?
据史料记载,陈扬美 (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他为人正直,且刚正不阿,在天启末年和崇祯初年,敢于向魏忠贤叫板,因而流芳千古,曾官至大理寺卿。
《平和县志》记载,明庚辰年(1640年),68岁的陈扬美奉旨出巡广东,借此机会,陈扬美假道回乡省亲,路过橄榄坑(当时平和琯溪通往芦溪东槐的必经之路),偶然看到一座无名山,觉得这座山既像狮子的头部,又像大象伸展长鼻戏水的模样,于是诗兴大发,把自己比作受到“龙宠(暗指皇帝的恩宠)”的“蛟”,随即写下这首《狮象龙蛟》七言诗作,并命人刻在山上,这座无名山也因此得名狮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