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区大同家园的丁秀英老人曾担任山东抗日妇女救国会会长。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丁秀英念叨着过往经历之余,不忘把曾经的抗日纪念徽章擦得锃亮。昨日,记者登门采访丁秀英。虽已95岁,但老人精神矍铄,谈及抗战,言语里透着一股兴奋劲。
丁秀英展示抗日军功章
丁秀英1921年9月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年轻时,她不甘示弱,和丈夫一起参加村子的民兵队伍,开展地方抗日工作。1945年1月,在她的鼓励下,吃了几口墨水的丈夫加入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战斗在抗日的最前沿,两口子一年到头见不到一次面。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留在山东广饶县的丁秀英,担任乡委委员、妇女救国会会长,将15个村的妇女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她说,老乡们积极拥军支前,送粮食、棉衣、鞋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村民自愿将家中门板拆下来,当担架运送伤员。
1945年2月,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开始攻打山东惠民的县城。丁秀英虽然从事的是后方工作,但危险性不比前方差。同月的15日,她在西高村召集15个村的妇女救国会会长及各村民兵小队长开会,安排布置任务。突然,有一队日本鬼子和伪军摸到后方,包围村庄扫荡。丁秀英赶紧下令突围,转移到村外的树林里,继续监视村庄里的动静。“只见日本鬼子在村里烧杀、抢夺粮食和财物。有的甚至在离开农户时,还在老百姓的锅里拉大便,十分恶劣。”老人回忆说。
下半夜,敌人开始撤离。此时接到监视的民兵报告:一小股约十几名的日本鬼子和伪军,由于枪、粮食和财物较多,落在后面。丁秀英觉得鬼子人数不多,是一个好时机。况且,几十号的民兵队伍在暗处,敌人在明处,又不熟悉地势地形,她决定打一个伏击。布置妥当之后,丁秀英等敌人走近的时候下令开枪,并率先投了几个手榴弹,当场炸死了3个鬼子和4个伪军,剩下的敌人不敢停留,扔下财物逃跑了。“惊喜的是,我们还缴获了几支枪支。而前方的敌人搞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不敢贸然赶来援助,便赶紧撤回了。”丁秀英脸上满是自豪。
同年3月份,当八路军攻下县城后,部队和地方政府召开表彰大会。丁秀英出色完成各种任务,受到了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广饶县于县长及区委书记的表彰。本以为这是她记忆中最鲜活的一段回忆,没想到却触及她的伤心处。原来,战役之前,为抵抗鬼子的扫荡,村民们早就在村与村的交界处挖出一人多深的壕沟,平时就从这里走过,躲避敌人的耳目。沟中还挖有许多一人多高的地洞,四通八达,供被发现时躲藏之需。可在一次敌军扫荡时,她忙于工作来不及隐蔽,带着两个女儿在高粱地里藏了三天三夜,最后两个女儿饿死。
丁秀英的丈夫攻打金门负伤后,转业到漳州市工业局任副局长。1956年,她听从丈夫的建议,便留在漳州生活,并在龙溪机械厂工作。老人经常教育子女和后人,不要忘记抗日历史,不要忘记国耻,“参加抗战,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光荣。”
(记者 罗培新实习生林斐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