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新的摄影作品,其实就是赶赴一场华丽而端庄的艺术盛宴。
读家新的土楼作品,其实就是引领我们深入土楼山乡,从俯瞰一座座村落开始,炊烟、树林、雾霭、溪流、梯田,到仰望一座座美轮美奂的高大土楼,土墙、桁檐、屋瓦、戏台,再拿起放大镜端详土楼里的每一个细节,门环、门当、户对、瓦当、垂花、檐柱、楹联、隔扇、壁画等等,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土楼摄影作品扑面而来,简直要让人窒息。其中所蕴含的美的冲击力,如汹涌的波涛,把人从头到脚浇个痛快淋漓,一个激灵,又一次加快了急促的呼吸!
《福建土楼》(胡家新摄影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1月
这种感觉,从胡家新最新出版的《福建土楼》(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2015年1月)一书中,便能更清晰地领悟和领略。
家新生在土楼,长在土楼,是原生态的“土楼之子”。从小对土楼耳闻目睹,长大对土楼深情眷恋,如蜘蛛结网一般的土楼情结,不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挣脱。于是,家新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千百次走进土楼,千百次与土楼对话,摩挲着土楼里的传说,在追光捕影的一刹那,演绎福建土楼的建筑美,风情美,文化美,人文美。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论是永定土楼,还是漳州南靖、平和的土楼,都是客家人的智慧创造和劳动结晶。两地之间血浓于水的师承姻缘本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客家土楼建造技艺的辐射无疆和播衍地域。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家族之城,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土楼长城,散落于南中国的逶迤群山,不仅成为客家精神的象征,也成为世世代代客家人传承中原传统文化内核的身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血脉贲张、历久弥新。
于是,在家新的心中,圆圆的客家土楼因绚烂的阳光变成绽放的奇葩(《奇葩绽放》),我们可以谛听土楼生长拔节的响声;圆圆的客家土楼又因结构的精巧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幻化成“三元及第”的梦境(《三圆及地》),我们可以收获生活美好的希冀;圆圆的客家土楼因雨后初霁的光影及其层叠的整齐划一的锃亮的屋檐又幻化成一根根铿锵的钢轨(《集庆楼内景》),我们可以想象火车的钢轮咬着钢轨发出的悦耳的律音;圆楼和方楼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中因飘拂的腾腾的雾岚,我们仿佛冷不防在神仙的指引下闯入了蓬莱仙境(《衍香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福兴楼》《大地音符》),思绪飘飞,如影随形,欲罢不能。
土楼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土楼这一核心居住区域而展开,四季更替,组织生产,进而形成一个自成一体的村落社会。这些传统村落是现代社会最后坚守的文化家园,山外的喧嚣和马达的轰鸣都与村落无关,依着老祖宗留下的惯性,日复一日,花开花谢,体态安详。黎明时分,鸡啼起床,烧火做饭,留好茶汤。在家新看来,这种传统与城镇化进程实在格格不入,在《古韵犹存》中,我们看到了起早的妇人满头华发,提着鲜红的塑料桶到门前的溪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更有早起的妇女已在溪边浣衣,在井里取水,清澈的溪水波光潋滟,把整个村落社会映衬得生机盎然。《中川村落》《塔下村落》《思贤村落》《百年古榕》《云水谣》《土楼披秋》《柿柿如意》等作品,均抓拍于乡村社会的瞬间,霞光喷薄,晌午恬然,夕阳西下,掌灯时分,以土楼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七八个星空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土楼也好,村落也罢,因为盛满丰盈的客家文化及其民俗风情,才使这些村落越发富态而儒雅。敬天敬地敬祖宗,耕读传家育后人,一切民间信仰、民间文艺、民间风俗都阐明了自古以来流传的人文理想,感念天地,敦亲睦族,缅怀祖德,善待他人,启裕后昆,奋发有为,因此,土楼人家不惜排场,不远万里,不畏艰难,尽力铺陈,烧香膜拜,祷告天地,感恩戴德,在客家人看来,天地间人类实在渺小,人类的一切获得和收成都是天地的恩赐,因此要源源不断地谢恩跪拜,以求得心灵的慰藉和安宁。从感恩出发,家新极尽观察之能事,把土楼人家追寻天人合一的信念和情怀,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绚烂。浩浩荡荡的《抚市“走古事”》怀揣敬畏天地的虔诚,《大地“三月三”》抬着玄天上帝巡游是那般豪迈,《梅林“妈祖节”》把妈祖娘娘扛着在水中冲刺是那么骄傲,《陈东“四月八”》匍匐大地而祭祀公王的神情是那么动容,《湖坑“作大福”》时户户倾其家中所有供品直排到天际,土楼人家“过大年”,大红灯笼高高挂,人们围坐在土楼中心的屋檐下,烛光熊熊,儿孙绕膝,美味佳肴,推杯把盏,把酒话桑麻。在土楼人家看来,年年岁岁,守住家业,“孩提声、读书声、机杼声”,热热闹闹,家运恒绵,舍此,别无他求。
这就是胡家新镜头中展示的梦幻土楼。
这就是《福建土楼》向我们宣示的伟大而平凡的理想。(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