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秀美,漳江奔流。东厦,这颗漳江出海口的明珠,依山傍海。来自海洋的季候风,使得这片113平方公里的土地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这里有着全省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种类繁多的珍稀湿地水鸟栖息于此,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在这里繁衍不息。
红树林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漳置郡县,州名缘魏妈”,仙人峰上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妈的文化园,守护着东厦镇;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林偕春故居装饰着闽南特色剪陶雕人物,明清时代的石碑、木窗,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悠悠岁月。
自佳洲岛列入市级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基地的核心示范片,成为全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后,东厦镇围绕“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工作目标,致力于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生态立镇、和谐兴镇”战略,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佳洲岛美景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照胜地高志坚摄
红树林
佳洲岛爱心园
抓“龙头”促升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新兴产业如同为大海注入活力的漳江,使得传统产业的浩瀚海洋风起浪高。
2015年,佳洲村被列为漳州市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东厦镇坚持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富美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尤其是大棚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过去,佳洲岛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受自然因素制约大,农民收入不稳定。为带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佳洲岛引进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与广大订单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现在,设施农业在佳洲岛发展迅猛,14家“农”字号企业和农贸专业合作社落户园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内已有1500多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公司或合作社,转身成为现代农民。截至目前,园区实现产值1.98亿元,助农增收7500万元以上,解决周边村农民13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600元以上。
瀚泽田高位养殖基地
拓奇公司忙碌生产销往日本雨衣
佳洲岛传统农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东厦镇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东风,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旅游、科普文化等内涵,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第六产业”。
蹄疾步稳,开拓进取。东厦镇做足佳洲“爱情岛”文章,做大做强爱情产业。去年情人节,云霄举办“爱在云霄”佳洲岛婚纱摄影活动,扩大了婚纱摄影基地影响力。落地企业瞄准“爱情果”番茄,开展“‘爱情’岛摘‘爱情’果”采摘活动,提升佳洲鸟作为“爱情岛”的知名度。
2014年开始,东厦镇政府以“七好”为建设标准,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着力整治环境,保护水、田、林,留住“乡愁”。现如今的东厦镇,风景旖旎,四季果蔬飘香,山水相映成趣,农家乐及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周边城市的居民前来,佳洲岛已变身“云霄大客厅”。
高溪庙
助脱贫拓财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东厦镇乡村旅游的加速推进,给东厦人带来了发展“红利”。“我们通过和专业性公司合作,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农家乐升级版,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在乡村旅游领域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东厦镇镇长王秋阳表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给佳洲岛上的落户企业和当地农民带来了甜头。不少商家已经嗅到了商机,准备在佳洲岛建设家庭旅馆、休闲垂钓区等。
蛟龙得水,勇占潮头。乡村旅游的舞台搭起,东厦镇政府借势发力,多元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1月16日—1月18日,云霄县人民政府在东厦镇举办红树林海鲜美食节。此次美食节以“扩消费、惠民生、造氛围”为重点,从促进群众增收、拓宽销售渠道入手,策划了一系列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加与游客的互动,让更多人认识东厦文蛤、东厦锯缘青蟹、东厦缢蛏、竹塔泥蚶、漳江口大蚝、巴非蛤等东厦地理标志农特产品。美食节期间人流量超过5万人,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东厦农特土产品、景区景点等收入上百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东厦镇以乡村旅游为支撑,极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东厦镇党政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