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步
尽管自贸协定最终生效尚需时日,但对漳州罐头出口业而言,最大限度地用好该协定已被提上议程。
“近年来,罐头行业走下坡路,很大程度上源自技术人才缺乏,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生产效率不够高,价格上的优势逐渐消减。”黄文彬认为,解题之道在于技术创新。近年,绿宝食品引进全自动化设备——盖式自动升降机、X射线异物检测仪,极大程度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
福建海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坤山则认为,目前,漳州对韩国罐
头出口的增长仍依赖价格战,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故意压价现象普遍。对此,当地企业形成共识——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蘑菇、香菇、麻笋罐头,是漳州输韩的“老三样”。自贸协定东风吹来,出口大军立即壮大。芦笋罐头、甜玉米罐头,成为第一梯队。“虽然量不是很大,上半年只有一两个货柜,但前景可期。”许艺杰说,“还可促进水产罐头输入韩国,水产罐头属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在不少国家的出口增幅都很大,极具潜力。”
中韩自贸协定不仅意味着关税的降低,它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的自贸协定,涉及贸易、投资等多项议题。因此,对外投资,加强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也成为漳州不少罐头企业未来的选择。
春节期间,绿宝食品从韩国引进一套杏鲍菇自动化栽培设备,该设备可实现从接种到采摘的全自动化,日产量高达8万瓶。“自贸协定的签署,为我们引入韩国技术创造了更多契机。”黄文彬说,“我们还打算在自贸协定生效后,赴韩国收购并落地生产线。”
经济评弹>>>
借力自贸协定,莫止于零关税
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我国对外签订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尽管离正式生效并最终实现零关税尚需一段过渡期,但它对闽企开拓韩国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自贸协定为出口企业进行商业规划和布局提供了风向标。以往,闽企对韩国市场的开发并不充分。长期以来,罐头是漳州创汇的拳头产品,但对韩出口量占据出口总量不足3%,而韩国市场向来具备巨大的罐头消费量。尚未全面开发的韩国市场是一片蓝海。
其次,自贸协定增强了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让企业受用的自然是零关税。高昂的关税成本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最大贸易壁垒。这在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日益水涨船高的背景下,更凸显。以漳州的保鲜蔬菜出口为例,韩国曾是其重要市场。但近年来,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异军突起,争抢这块蛋糕。这些国家不仅成本优势明显,更享受关税减免的待遇,后来居上之势锐不可当。正因如此,近年来,漳州每年输韩保鲜蔬菜的货值从千万美元一路看跌,仅剩数十万美元。显然,中韩自贸协定的横空出世,对化解输韩产品的成本压力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然而,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税的降低只是其中一方面。把脉漳州罐头出口可知,近年来其急转直下的态势背后,还有许多关税成本之外的因素在作祟。具体来说,该行业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沉疴宿疾:水涨船高的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技术人才的流失,产能过剩导致的以相互压价为主的恶性竞争。甚至可以说,这些因素是导致漳州罐头成本不可控、在国际市场上式微的更重要原因。关税的降低只能让出口企业暂时减轻成本压力,如果内部症结不解,自贸协定带来的红利势必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消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技术创新、成本管控、产品升级、市场规范,比贸易壁垒的消除更重要。
只有实现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中韩自贸协定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让有志于深耕韩国市场的企业如虎添翼。不过,在这过程中需注意的是,零关税不等同于零门槛。打铁还需自身硬。开拓韩国市场的前提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标准。如果这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即使是零关税,产品也可能被挡在门外。
作为覆盖面最广的自贸协议,中韩自贸协定的议题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这为闽企进一步开拓韩国市场、与之开展更深入全面的合作创造了可能性。(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龙闻 郑艺珺 实习生 叶蔚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