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计划去欧洲旅游的亲们注意啦!申根签证将于10月12日启用签证信息系统,申请申根签证时将被要求提供生物识别数据。不想多花银两和时间跨省去录指纹的话,新政实施前,签证赶紧办起!
近日,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官网发布消息,所有签证申请人在申请申根签证时将被要求提供生物识别数据(十指指纹和一张数码照片)。新政将于10月12日起实施。
据介绍,首次申请申根签证的申请人必须亲自前往领事馆或外部签证服务处提交申请。生物识别数据和申根签证申请表格中提交的数据将被记录于签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保留五年。在此期间内的后续申请中,多次前往申根地区的旅客将无须重复指纹录入步骤,指纹可直接从签证信息系统中的过往申请文件复制。此外,有限数量的申请人可免于录入指纹,包括12岁以下儿童和身体条件不允许指纹录入的人。
据悉,新的申根签证信息系统将包含所有申根签证申请信息及任一申根国领事馆针对签证申请所作出的决定信息。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将保护签证申请人,更好地打击身份盗用、防止身份造假。如果身份被盗用与造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有权进入申根区的人士遭到拒签或被拒入境。
据了解,该签证信息系统自2011年启用,在全球渐进式推行。该系统在中国开始使用的当天,签证信息系统也将同时在申根国驻东亚国家的所有领事馆投入使用。
尽管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官方消息表示,提供生物识别数据程序简单快捷,仅需几分钟时间。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建省内并无申根国领事馆。这意味着,10月12日后,福建游客申请申根签证需亲自前往广州(距离福建最近的申根国使领馆集中地)打指纹。
按照目前的申根签证政策,游客无须亲自前往申根国家使领馆或签证中心,只需将护照等相关材料准备齐全,选择代办签证服务,一般送签后7至15个工作日即能拿到申根签证。游客一般应提前30天报名办签。新政实施后,办理申根签证新增生物识别数据项目,游客需亲自赴申根国领事馆,这将花费一定的时间。若逢暑期、国庆、春节等签证旺季,办理签证所需的时间将更长。一般情况下,稳妥起见,游客报名办签的时间应由原先的30天增至45天,以保证申根签证的申请及办理。新政实施后,省内游客办理申根签证时间将多花费半个月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参加“英国+申根国家”或“美国+申根国家”的欧洲多国联游,则要打两次指纹,游客应该预留更多的时间办理签证,一般建议提前60天。
不仅如此,游客亲自前往申根国使领馆办签,除了多花费时间、精力外,途中交通、食宿等费用也使得签证成本增加。因此,提醒广大游客,若取得申根签证后,为避免二次麻烦,应在5年有效期内再次办理申根签证。如此则无须重新赴申根国使领馆打指纹,签证办理时间也仅为5至8个工作日。
申根签证新规消息一出,欧洲游市场泛起了阵阵涟漪。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不少正准备赴欧洲旅游的游客纷纷抓紧时间进行办签。不仅如此,一些有赴欧洲游意向的游客将旅游计划提前。记者了解到,一位游客本计划明年再赴欧洲旅游,得知申根签证新规后,改变了主意匆匆决定今年国庆就赴欧洲旅游。
对于市场的每一个变化,旅游经营商的反应总是最为灵敏。记者了解到,消息一出,不少旅行社都以此为契机,抓住游客抢搭便捷末班车的心理,推出不少欧洲旅游线路。例如,我市某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表示:“9月、10月本来就是非常适合进行欧洲游的季节,加上这期间市民的假期较为充足,往年这时候就会有几拨欧洲游团队。今年恰逢新规实施在即,在推介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意地引导游客考虑欧洲游。”
旅行社顺势而为,借势推动欧洲游消费,在线旅游商也不含糊。例如,途牛旅游网近期上线了“触动欧洲”主题促销活动。该促销活动涵盖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英国、俄罗斯等欧洲热门旅游目的地。
业内人士表示,受申根签证新规的影响,很多近期有欧洲游计划的意向客户,或者在几条出境游线路中犹豫不决的潜在客户很可能都会选择提前进行欧洲游。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庆赴欧洲旅游的人数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甚至可能大幅增长,而增长幅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旅游商。“大多数游客对签证政策并不了解。旅行社对拥有欧洲游条件和需求的客人进行一定的引导,告知对游客较为有利的消息,无形中将引导游客选择欧洲游。”
>>相关链接
什么是申根签证?
申根签证是根据申根协议而签发的签证。1985年6月14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在卢森堡边境小镇申根签订协定。该协议因在卢森堡的申根签署而得名,它规定了成员国的单一签证政策。根据该协议,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签发的签证,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也被视作有效。申根签证持有人可以进入所有申根国家,无须另外申请签证即可在申根区内自由流动。
实施这项协议的国家便是通常所说的“申根国家”。目前,申根国家包括: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挪威、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捷克共和国。(记者 邹美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