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漳浦县重点城建基础设施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历时三个月,这个总投资478.5万元的工程终于完成。
县环保局实验人员在进行水质检测。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企业的纳滤系统。
“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将有效地降低垃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二次污染。”漳浦县环保局副局长蔡聪智说,这是提高漳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提升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创举。
经过整治,漳浦县环境越来越宜居,图为西湖周边。
漳浦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立县”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富美金漳浦、山水绿家园”的战略目标,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17年,漳浦县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荣获国家人社部和环保部颁发的“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成功创建第十三届(2015—2017年)省级文明单位。
向危险废物宣战
2016年2月,漳浦县被省环保厅确定为省危险废物监管及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试点县。
自此,漳浦县整理制定出危废《漳浦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在县环保局内成立危废管理股,把每年20万元的危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一场浩浩荡荡的危废防治战,开始提档升级。
最初,漳浦县将目光盯准了危废摸排。在漳浦县内,包括各乡镇以及各工业园区,约有300多家企业,摸排工作第一步就是从这些企业中,筛选出30家,纳入危废管理范围。
“涉及危废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以皮革企业为主,产生危废;另一类以接收、处置危废为主,主要接收和处置皮革含铬物和含铬皮屑两种。”据漳浦县环保局污染防治股股长林锦发介绍,虽然危废大约只占全县环保工作的2%,但倘若危废产生以后没有及时处理,非法运输或非法倾倒,则会给环境造成难以预料的污染后果。
为了能够精准地监测到全县危废的产生、贮存、转移、利用以及处置情况,漳浦县探索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2017年,该县在全县探索引入“互联网+”的信息监管手段,对危废的申报登记、经营许可、转移联单等实行网络信息化动态管理。“我们企业内的危废贮存间、档案台账等,都依照相关规范操作;所有危废档案也都按照标准文件来区分,材料一应俱全,平时规范化管理危废,就算有环保检查,也不需要临阵磨枪。”福建瑞森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漳浦县危废企业都装有监控设备实时拍摄视频,据林锦发介绍,视频连接县环保局危废在线监控中心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手机。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手机,就能对县里所有危废企业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工作进行到这个阶段,企业普遍支持和理解,因此我们现阶段的工作就是监督企业,控制危废贮存量,提醒企业防患于未然。”
截至目前,漳浦县工业危废、医疗废物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出汁率达100%;全县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抽查达标率90%以上。
因区位特点制宜
“涉台环保服务中心是我们台商台企温暖的家,我们在漳浦创业更有信心了。”2018年春节期间,台商林永民位于漳浦县旧镇的公司,完成了建设项目环保违规清理的验收。两年前,他的公司因生产工艺发生改变,成了建设项目环保违规清理对象。
得知消息后,林永民第一时间向漳浦县环保局涉台环保服务中心咨询事件的处理办法。随后,涉台环保服务中心将此事向局领导汇报,县环保局还专门召开协调会议,讨论研究解决办法。“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趟趟地走访、验收,最后通过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后,才得以顺利解决。”林永民说。
对所有台企建设项目环保违规清理进行验收,只是涉台环保服务中心服务台企的工作之一。2013年,漳浦县环保局在全国率先成立涉台环保服务中心,为台胞创业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台胞既可在此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能接受环境污染防治和治污技术指导。中心还开通热线电话,发放服务联系卡,并与相关部门联动服务,为台商提供暖心的环保服务,做到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协同办理。
“在漳浦,台企的数量及规模庞大,将他们引进来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双赢。为此,我们将主动上门服务,替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环保问题。”蔡聪智说。
涉台环保服务中心设在环保局一楼,一进门,最显眼的是服务窗口和涉台环保服务中心电话。在公示栏上,记者见到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环保诉求事项、处理结果、环保法规等信息。据介绍,该中心还兼挂漳浦县环保应急中心牌子,与当地消防、安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有效处置环境突发事件。
此外,漳浦县环保局还从细微处入手,与县台商联谊会建立联动机制,由环保局工作人员、联谊会成员合作配合。“我们和工作人员平时都很熟络,一遇到什么问题,首先就想到请教他们;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中心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通知我们。”联谊会会长陈隆峰介绍说,自己就是涉台环保服务中心的一员。
据统计,涉台环保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共服务台商企业3400多家次,受理台企环保咨询、办理环保事项300多项。
让司法保障落地
5月初,漳浦县巡回检察环保工作室的检察官和环保局工作人员,驱车到长桥农场查看桂花树的生长情况。只见成片的桂花树正在抽梢展叶,在这片生机勃发的桂花林,有一个土地重生的故事。
漳浦县长桥镇曾有一家主营硝酸、盐酸、硝酸铁溶液的企业,该企业未向环保部门报批环评手续,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未采取污染防治处理措施,更是采用暗管等规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时值漳浦县检察院开展巡回检察工作,检察官在走访中发现该企业存在污染。经初步调查,该企业所排放的废水中总铬、总铅均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以上。
随后,漳浦县检察院立即发函建议漳浦县环保局将线索移送漳浦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后于2017年5月17日移送该院审查起诉。
“在公诉阶段,我们认为这个案件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既影响农用土地,也影响居民用水安全。惩治犯罪的同时,污染的修复工作必须同步进行。”漳浦县检察院公诉科科长蔡秋莲告诉记者,该院当时曾向漳浦县环保局发函要求依法处置污染源,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同时,该院联合环保局促成被告人林某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并执行。“我们还向法院建议,本案被告人林某的刑罚,根据修复情况来定。”
最终,漳浦县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
“案件收尾阶段,技术人员将企业生产设备内残留溶液采用片碱中和处理,生产设备已全部移除。更是平整、种植了桂花树250株。”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2015年3月,漳浦县检察院巡回检察环保工作室在该县环保局挂牌成立,漳浦县环保局和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案件的实施意见》。之后,环保局还提供办公场所,抽调6名精干人员,做好环境保护司法衔接。“司法衔接能助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让环境保护更有司法保障。”林锦发说。
据统计,工作室设立以来,环保部门与检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46次,协同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20件,立案查处120起,处罚金额139万元,其中,依法行政拘留16人,有罪判决案件3起6人。(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正蓝 白志强 通讯员 薛敏灵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