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漳州漳浦县佛昙、赤湖镇多人因食用青蛤(淡菜、贻贝)中毒,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部分紧急送往漳州救治。
昨日凌晨,漳浦县政府通报称,截至6月8日24时,先后有36名村民被送往漳州市级医院和漳浦县级医院检查救治,其中有1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均相对稳定。据初步了解,中毒者大多是食用青蛤引起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漳浦食用青蛤中毒患者在医院治疗
经漳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患者系误食了疑似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引发,该染毒贝类不能通过外观与味道的新鲜程度加以分辨,冷冻和加热不能使其完全失活。
接报后,于伟国等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要求漳州市政府全力做好患者救治,查明食物源头,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截至目前,这些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部分患者已消除症状离开医院。
【突发】
食用青蛤中毒
多名村民头晕、四肢麻木
6月8日晚,多名网友向海峡都市报报料称,漳浦佛昙、赤湖多人因食用青蛤中毒。
当日下午,漳州市医院先后接诊6名食物中毒(青蛤)患者。其中,3名男子林某、吴某、刘某均来自漳浦佛谭。8日上午9时许,3人共同在工地进食青蛤,均于11点半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林某、吴某出现口唇、颈部、手指轻度麻木感,刘某出现口唇发麻以及四肢麻木无力。
同样来自佛昙的杨某、陈某都是8日早上11点多进食青蛤,后出现颜面、口唇、四肢麻木无力、畏冷寒战、呕吐表现,
另外,来自漳浦赤湖女子陈某8日上午7时许进食青蛤,9点左右出现口唇面部麻木及四肢麻木无力。但是,其母亲一同进食无不适表现。
除了这6人,据了解,还有患者自行分流至解放军第175医院及正兴医院就诊。
昨晚9时45分许,海都记者从漳浦县政府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该县主要领导及多个职能部门正在紧急处置此事。
【措施】
漳州全市
暂时禁止制售贝类食物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从漳浦县政府宣传部门获悉,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已紧急动员,针对餐饮单位、经营水产品企业,挨家挨户通知,暂时禁止市场上制售疑似染毒的贝类食物。
漳州市食品安全部门也提醒市民,近期要慎食青蛤、海蛎等贝壳类海产品,一旦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市食品安全、工商部门将加强近海海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及时处置受污染水产品,暂时禁止经营企业、餐饮单位制售青蛤类食物,防止不卫生食品流入市场。海洋渔业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和贝类监测,及时发现疑似养殖区域,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新闻
石狮梅林海域发生赤潮
8人误食贝类产品中毒
N海都记者 李昌乾 田米
海都讯 昨日9时,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网发布赤潮监测报告,7日,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赤潮仍在持续,面积约3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昨日下午,记者在石狮梅林港海域看到,暗红色海水已经明显褪去,但仍有局部海水受赤潮影响,并呈波带分布。现场驻守的部队官兵介绍,当日发生赤潮,整片海湾基本呈暗红色,非常明显,持续到当天下午后,慢慢退去。
同时,永宁镇政府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期受赤潮影响,该镇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贝类海产品受到污染。6月7日、8日已发生两起8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捡拾贝类海产品食物中毒(已出院),均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全身感觉麻木等不适症状,到石狮市医院急诊科进行诊治。石狮市医院对此拟诊“食物中毒——进食赤潮毒素污染的海贝”。为防止再次发生误食事件,禁止所有人员在赤潮完成消退前入海采捕、捡拾、食用贝类海产品及进行海钓。在梅林村,海都记者看到永宁镇政府已经村庄主要村道拉起横幅:“受近期赤潮影响,贝类海产品有毒,禁止捡拾”。
□小贴士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的总称。渔民俗称之为“铁锈水”、“臭水”、“牛粪水”等。根据赤潮藻类的是否有毒,分为有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无毒赤潮一般对人无害。有毒赤潮能够分泌贝毒,人类一旦食用含有贝毒的贝类,就可能造成人类肠胃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据了解,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海都记者 陈青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