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猪圈饭馆”吃饭、到“牛棚茶肆”品茶、逛逛自助付款的“鸡舍商店”……正值深秋,走进漳浦的“网红”景点——生态大埔民俗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
大埔村位于漳浦县绥安镇东部,岩山西麓,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共458户,1858人。说起如何打造众多网红景点,大埔村村支书翁坤林说,“最朴素的才是本真,大埔村致力创建‘无景点乡村旅游’模式,注重突出自然景观,挖掘历史文化,使乡村景色怡人的同时还能育人,让农村人更爱农村的同时,也让城市人更向往农村”。
在大埔村的众多“网红景点”中,最为“前卫”的,当属由鸡舍改造而成的无人售货商店。在这里,无人监督也没安装摄像头,购物、付款全靠“自觉”,运营一年多从未出现商品丢失现象。
游客在“鸡舍商店”挑选商品。在这里,无人监督也没安装摄像头,购物、付款全靠“自觉”。蔡张杰摄
“鸡舍商店”的原址为光绪年间的古民居。因常年无人居住,小巷子雨天就积成一条臭水沟,又因房内圈养鸡鸭、屋外设有牛圈,环境卫生成了大问题。村里在旧村整治改造过程中,将一些石臼、拆迁下来的石板,把臭水沟变成石板桥古街,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保留房子原有面貌。2016年6月,环境整治基本完成。
如果继续用于圈养鸡鸭,环境整洁恐怕难以持久。村两委决定将古民居纳入全村的整体规划,并向村民租用其中24间房,建设民俗一条街。翁坤林说,把鸡舍改造成无人售货商店的念头,正是在这时候萌生。
整治环境大家“点赞”,可开设无人售货商店的提议,却在小山村“炸开了锅”。居民有的宁可养鸡鸭却不愿改造,有的担心商品失窃影响风气。这时候,村两委、党员成为民俗街建设的排头兵,带头清理自家老房子。面对思想有顾虑的户主,由老党员组成的“红袖标”服务队更是上门宣传,“先试一个礼拜,如果不行再收回自用。”大埔村70岁的老党员王清凉说道。一个礼拜过去了,东西一件没丢,生意还不错。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
2016年6月,无人售货商店正式开张。场所租金由村里出资,参与策划的几位国学爱好者负责布馆并“经营”。由于来到大埔村参观的多为民俗爱好者或者亲子团,鸡舍商店销售的商品主要有民俗作品、环保手工艺品,其中卖得最好的是本地非遗剪纸艺术。漳浦一中的语文教师林丽洁,便是策划者之一。她说,“‘鸡舍商店’在原生态老宅的基础上修葺而成,生态在先,诚信为本,而后才是生意。”
“鸡舍商店”在售卖商品的同时,也发挥着“民俗展览”的作用,而自助购买消费模式,让游客爱上了这里的淳朴民风。“这里竟然没有摄像头,这让我觉得挺温暖的,足见店主的诚意与信任。”正在挑选旅游纪念品的吴女士说。
去年12月,漳浦一中高二年级16班黄同学的叔叔发生车祸,急需医疗费用,同学们得知情况后,自发到“鸡舍商店”门口,制作一百多个手工花和贝壳中国结义卖,筹得款项全数捐给黄叔叔,此举获得景区游客一片点赞。
三五尺的柜台、几块钱的货物,“鸡舍商店”这个无人值守的小店,散发着朴素的道德感。林丽洁说,自助“鸡舍商店”汇聚的是游客的文明,党员的支持以及大埔村的淳朴民风。(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