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是漳州的特色产业。2022年,漳州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4.9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384.15亿元,其中进出口额超8940万美元,排名全省第一。
漳浦县作为全国著名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近年来,不断整合资源优势,通过龙头带动,开出富民兴产的“致富花”。
产业迎来东风
今年“五一”期间,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来了不少商家,他们挑选着一批批花木,并运往全国各地。
溪坂村曾是个闭塞、穷困的插花地,1999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主会场选址于此,给溪坂吹起了致富的东风。目前,溪坂村有花卉苗木企业220家,配套企业24家,超九成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经营。
村民翁建民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以种植水稻等农产品为生,由于地势低洼,村里常遭水患。当时他通过帮百花村运输花卉,赚点运输费。那时百花村的花卉市场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他也动了心,便和同村几个伙伴从山上挖一些苗木移栽到盆里,再运送到百花村售卖。
很快,他们尝到了甜头:售卖花苗的收入相比种植水稻翻了好几番。当时,翁建民不知道的是,他们触碰到了溪坂村发展的风口。
1993年,漳州市政府在溪坂成立闽南花卉中心,而后又在324国道上规划建设百里花卉走廊。
1997年,翁建民和合伙人开始尝试自己种植花卉苗木售卖,随后收入连年增长。同村村民看到,也逐渐加入。花卉走廊一开始设立的40多个摊位,大多是外地人在售卖,来自本地的只有3个摊位。慢慢地,花卉生意日渐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加入,大胆的,还从广州引进新的苗种培育。
1999年1月,第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开幕,地点正是官浔镇。随着博览会的名头打响,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商涌入官浔,溪坂花卉苗木产业自此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买苗到育苗
沿着324国道驱车而行,沿途的花卉长廊上,各种苗木色彩艳丽,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原先在花卉走廊摊位上的花农们也进驻“花卉一条街”。如今,官浔镇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花卉苗木产业产值位居全县第一,产业触角也逐渐延伸到周边的县、乡。
苗农王毅宾的起步晚于同乡。2000年,当时还是电焊工的他,从事着花卉产业的配套工作,通过和花农的接触,他看到这个产业的前途,也在自家地里种起花苗。最开始,别人种什么他就跟着种什么,香樟树、樱花树这些热门苗种都是他尝试的方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起步较晚,他的苗种并不占优势。
“本地客源不好找,我就尝试卖到外地。”2004年,王毅宾买了第一台电脑,在中国园林网注册了自己的店铺账号,这也是当时国内最早的苗木线上销售市场。有了互联网助力,他实现“弯道超车”,通过互联网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
现在,他与本地许多苗农一样,把目光投向种苗培育,将更多新品种投入市场,争取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单一到多样化,从买苗到育苗,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其中。如今,官浔镇全镇的花木品种有1000多种,涉及棕榈科、洋兰、榕树、冠叶植物、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绿化苗木等六大类,并且形成科研、栽培、市场、基地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
龙头企业带动
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漳浦的花卉苗木产业也从村前屋后走进“大商超”。
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位于漳浦县长桥镇,2009年由国台办批复成立,总规划面积3500亩,是福建省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2022年,该中心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
“中心给了苗农一个展示窗口,而更多苗农的入驻也让集散中心的花木品种更全面。”集散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192家花卉苗木企业入驻,填补了漳州市乃至福建省内无大型花卉苗木集散市场的空白,为漳州花木产品提供一个高品质、高标准、国际化的花木集散和交易平台。
集散中心这个龙头给当地的花卉苗木市场带来了什么?
“这里苗木品种全、数量多,购买苗木就像逛超市一样简单,很多外省的客人都愿意来这里买。”老罗是集散中心的租户之一,前些年,他在漳浦租下10亩土地,将自家的树葡萄从江西移栽过来,“这里作为一个对外的平台,可以给我的苗木带来更多销路”。
以往花农的经营模式是分散、单一的,因为规模小、渠道窄,一些苗农常常为销售渠道发愁。而集散中心则解决了苗农的产销难题:平台通过与苗农合作,与上下游链条建立联系,统一对外接单,形成订单式生产、采购以及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模式,给企业增效,也为花农增收。
在漳浦县花卉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林和再看来,花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驱动力和凝聚力。漳浦将通过海峡生科、花卉集散中心、新镇宇、钜宝科技、宏盛园艺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进一步促进花木产业强链、补链。
如今,漳浦县花木产品已出口至荷兰、法国、越南、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总产值77.29亿元,现有工商注册的花卉类企业396家,花卉从业人员3.7万人。(福建日报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林惠卿 陈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