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便有长寿之意。
在岩溪镇董凤山脚,
居住着两位百岁老人。
一位是今年102岁的谢歹子,
一位是长泰县最高寿的老人、
已是108岁高龄的洪灯。
▲谢歹子老人的儿子在帮他穿衣服
▲洪灯老人的外孙在帮她理头发
长泰全县目前健在的百岁老人有5人,
其中2人在岩溪镇,
而且都生活在董凤山脚,
难道这里有什么长寿的秘密?
翻看史料记载,
董凤山位于长泰岩溪镇境内西北隅,
主峰海拔958米,
早在宋代之前,
这里就有“凤山丹灶”的传说↓↓↓
相传公元669年,陈元光开漳时,为久治闽南计,实施耕守戍边,带进移民扎在凤山一带,因山高水寒,水土不服,患疾病者甚多。幸好来了一位姓董的医生,他独居在凤山的五峰石洞中,专事采药炼丹,为垦民治病,垦民尊奉他为“董凤仙人”。
为纪念董凤行医济民的恩德,当地民众在山上建造庙宇及神像供奉膜拜,并将董姓加在凤山之上,称为“董凤山”以示缅怀纪念。
▲云雾缭绕的董凤山
除了“凤山丹灶”的传说,
董凤山南麓曾经还有一座千年古刹
——良岩寺
据《漳州府志》、《长泰县志》记载:良岩寺,在旌孝里,唐开元八年(720年)僧岳翁建,良岩寺的历史, 比长泰建县早了250多年。
良岩寺前有一山丘,形似木鱼,名垭仔山。寺两侧各突起一小山地,一边名钟形林,另一边名鲤鱼山。民间传说,鲤鱼朝夕听到木鱼钟声,故良岩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据传,良岩寺建筑规模宏伟,寺僧众多,最多时达99人。寺僧平时在礼佛诵经外,还在寺外栽花种果,习武练功。
良岩寺供奉三尊大石佛,中为释迦牟尼坐像,阿难、迦叶石佛侍立两旁,佛像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盗,经过多方努力,三佛公云游归来,继续守护岩溪,守护这片土地。
▲甘寨村皇龙宫
▲甘寨河空水库(弘文阁供图)
时光变迁,一千多年过去了,董凤神像已经不见,良岩寺也已斑驳,但是苍翠的董凤山依然环抱着岩溪镇甘寨村,龙美溪穿村而过,在好山好水的滋养下,村民们脸上绽放出幸福、满足的笑容。
来源|岩溪旅游(ID:ctyxly)肖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