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阳光、帅气,80后大男孩刘奕姜是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在读硕士生,能文能武。能文,是指他自幼深受书法家父亲刘子铭的影响,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能武,则是说他从小在东山兴华武术馆练武,有好身手。2013年,刘奕姜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阿拉扎大学孔院任教,为期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刘奕姜收获颇丰,教学的同时也在学习。2月25日,时值他返乡过节,记者采访了刘奕姜,请他分享这段异国经历。
雅加达,这个又名椰城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刘奕姜任教的阿拉扎大学孔院就在这座城市。该孔院2010年10月9日揭牌,由中国福建师范大学与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共同创办。
刘奕姜为什么会到那里任教?原来该孔院需要一些武术教师,而他具备一定的武术技能,并且乐于弘扬中华文化。通过严格考核,刘奕姜作为汉语教师武术岗位的人选赴任。他主要负责武术与书法方面的日常教学和文化表演宣传,并负责汉语水平考试及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的相关事宜。
教学相长
共享武术书法魅力
说起武术教学,刘奕姜坦言,相对于中国学生,印尼学生对武术的理解显得薄弱。虽然很难记住刘奕姜所教的动作,但一些印尼学生还是一遍遍地练习。“他们切身感受到武术对身体的好处,也被武术攻防动作的节奏所吸引。”刘奕姜说,有一批学生学的是太极扇,学习的时候,“太极扇”这一充满中国元素的扇子深深吸引了他们,而将扇子拿在手上比划,更是新奇,让他们跃跃欲试。在刘奕姜的引导下,这些印尼学生习武的热情与日俱增,武术逐渐进步,还进行了团队表演。
汉字书法,是刘奕姜的另一门授课。印尼学生对方块字陌生,刘奕姜从最基本的执笔开始教起,起笔、行笔、收笔顺序,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等法则,一遍遍演示,一遍遍讲解。“有些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字要这么写。为什么用毛笔写字和用钢笔不一样,我用自然规律的法则来解释,书法为什么能区别于其他文字书写形式而成为一门艺术。”渐渐地,刘奕姜为学生们开了一扇从学写汉字到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窗口。有一位女生书法写得比较差,“我跟她说,不是你没天赋,而是没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刘奕姜让这位女生临帖,帖里的字有多大,他就让她写多大。一个月后,该女生已能写出规范的毛笔字,写出了信心,而且越写越热爱书法。而一些天赋较好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创作出不错的作品。
交流融洽
收获师生深情厚谊
任教时间长了,刘奕姜慢慢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的情谊渐浓。平日,学生会与刘奕姜开玩笑。他们常带一些印尼的小点心到学校吃,“都是油炸食品,他们吃时还加一些绿色的小辣椒。我不敢吃辣,他们就拿辣的东西跟我开玩笑,让我吃。”刘奕姜笑着说。
学生有时还当起“老师”,教刘奕姜印尼语。他说自己会点印尼语,学生们也会点中文,如果实在说不来,还可以讲英语,所以他们在沟通上还是比较顺畅。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都能认真完成,这让刘奕姜很欣慰。印尼学生中有些人祖上是闽南人,所以能讲一口地道的闽南语。从东山过去的刘奕姜与这些学生实现了“无障碍交流”,这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刘奕姜认为,这些印尼学生来孔院学习,是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渴望接触中华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武术与书法是一种才艺和知识的掌握。对于海外学生来说,则是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刘奕姜认真教学,换来了学生的尊敬与喜爱。在学期结束时,学生争着和他合影留念。不少学生将亲手做的礼物送给他:有装有他们与老师的合照与书法作品照片的相册,有雅加达各个景点的图片和名称的纪念陶瓷,还有学生在学过中国才艺后做的剪纸和中国结作品等。
一年中,刘奕姜到过印尼好多地方,巴厘岛、日惹的婆罗浮屠、普兰班南、苏丹皇宫、勿里洞岛等,还有著名的“千岛”。他鼓励他的印尼学生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孔子学院奖学金,届时去福建师范大学留学。他盼望着与学生的再次相遇:在中华大地,在美丽福建,甚至在家乡漳州。(闽南日报记者 徐镜正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