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到来,不少家长如临大敌,因为 “熊孩子”放暑假啦!网友们也吐槽了不少故事:王女士带全家人去韩国旅游的计划泡汤了,只因5岁儿子在妈妈的护照上涂鸦,不仅把妈妈护照上的姓名、出生年月等统统涂改了,还把护照内页撕掉了一张;一“熊孩子”瞒着家长拿着500元充了Q币;有个“熊孩子”拿着浴巾在厨房大闹天宫,浴巾一角不小心点燃了正在煮汤的液化气灶上的火苗,差点酿成火灾……网友纷纷调侃:《熊孩子放暑假了》真是一部恐怖大片啊!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涂鸦T恤
“熊孩子”是网络用语,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为什么会有“熊孩子”?他们的顽皮行为是否折射孩子的某种天性?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世上本没有“熊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摆上了每个家庭的重要议题,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课业不断加重,相比儿时的我们,孩子肆意撒野的时光不再,然而孩子的天性使然,有些孩子不按照常理出牌,在一些常规的事情上,会给出让人大吃一惊的回答或做出人们意料之外的举措,让人错愕、无所适从,最终总让人莞尔一笑,乃至捧腹大笑。
教育专家张海音认为,所谓的“熊孩子”,是指年龄在5~12岁左右的儿童,他们有一定的好奇心、充足的时间和破坏力。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是比较开放的,他们经历有限,心理活动纯真、直率,其情感表述比较外显,不善于修饰与控制。从这点上来讲,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熊孩子”,如果有“熊孩子”,那一定是家长引导不对,或者不善于引导孩子。
打和骂是失败的教育方式
对于“熊孩子” 无厘头的要求和举动,常常让不少家长被弄得不耐烦,乃至抓狂。有些家长选择了打骂这种最粗暴、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对待。
芗城的陈先生前几天刚刚教训了自己调皮的儿子,他说,儿子总喜欢在家里坐扭扭车,而且速度很快,虽然被警告过好多次,但仍无济于事。那天孩子就这么一不留神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落地花瓶给打碎了。为了让孩子长记性,他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
对于管教孩子的方式,陈先生认为,父母打骂是为了孩子好,有了教训,孩子就会记住以后不会再犯。自己这一代人也是这样被打骂长大的,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现在为人父母,反而能体会当年父母的苦心。
对此,教育专家于东辉认为,孩子天生就是要从犯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他们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因为孩子是不成熟的,他不懂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懂别人需要什么,不懂得社会需要他怎么做。所以他通过“犯错误”来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弄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惩罚,而应该对孩子进行指正和引导,千万不能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进行惩罚,打和骂更是失败的教育方式。
以微笑的心态
对待“熊孩子”
“熊孩子”的调皮捣蛋或许让家长们感觉筋疲力尽,然而,家长们忘记了每个人都有童年。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爱玩,充满好奇心。可是成人后为人父母时,你就忘了你最初的感同身受。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善良和天真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想到怎么惩罚,而是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如果沟通得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容易融洽、一致,孩子的个性、社会性和品德也易于培养。
教育专家张海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拿了同学的钢笔回家。妈妈看到后,就对她说:这钢笔这么好看,你是拿过来给妈妈看的吧,妈妈也很喜欢。不过,你以后想要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向别人打声招呼。明天你去跟同学道一个歉,说对不起,我上次没有向你借,你这笔是哪里买的,妈妈说带我去买。周末妈妈就买跟这一样的笔给你。以后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妈妈就要陪着你向同学道歉……女儿听了马上变得很沉重,她知道自己错了,后来她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张海音认为,对孩子来说,不要无缘无故把“偷”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只是因为好奇,缺乏一定的社会规范。教育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无声胜有声,以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是妈妈不好,教育不够;妈妈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不好,需要改正,让妈妈更加爱你。
在成人的世界里,评判“好孩子”的标准是非常单一的,比如学习排第一位,要安静、乖巧……而一旦不符合这个标准,“熊孩子”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家长们是不是可以平心静气,蹲下身来,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好好跟“熊孩子”说话,也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正如最近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一句话“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也许只是换个角度看待孩子,那么很有可能成就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才。(记者 邓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