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前行的“规划师”
白酒行业品牌林立,产品商标品牌多如牛毛。出生在漳州的白酒品牌要起个什么名字?再三思考,陈鹤翎出了个好主意,直接将品牌跟世界文化遗产——华安“二宜楼”土楼挂上钩。品牌借力,二宜楼白酒在漳州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
2011年,全国白酒消费正处在巅峰,白酒价格一路高涨。二宜楼白酒在这一年的中秋正式亮相。谁都没有想到,到了2012年春节前,二宜楼卖到脱销。陈鹤翎回忆当时的热销场面,客户都在办公室排队采购。
短短4个月,二宜楼白酒迅速抢占漳州市场,并开始向外扩展。
陈鹤翎认为,本土浓香型白酒品牌存在空白,以及当时白酒消费爆发性增长带来的大势,都给二宜楼带来了机会。
“二宜楼”白酒生产过程
迄今为止,二宜楼酒厂有个很独特的现象:酒厂不设大门,常年开放。“二宜楼随时欢迎任何一个经销商、消费者进去参观,我们打造年轻白酒品牌,品质必须放在第一位,敞开的企业,让任何人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二宜楼的品质”,陈鹤翎对于企业发展的不同见解,也展示在企业的细节上。
比如,“真酿二宜楼”一直是二宜楼品牌卖点,真正使用粮食发酵、来自五粮液的酿造技术、华安胡林乡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水资源等。
灵活多变的“销售法则”
再好的市场,本土白酒品牌在一线品牌重压之下,外拓也显得举步维艰。
2012年10月,“二宜楼”白酒高调亮相福州糖酒会,展位就在五粮液后面,展位以土楼为元素,打造福建白酒形象。“场面很轰动,但是几百万的大手笔投入却收效甚微。”年轻的陈鹤翎美女老板对于这种尝试并不避讳:“我们的对手是一线品牌,资金雄厚,品牌影响力沉淀久,销售渠道完善,任何尝试都是一种累积。”
而市场永远在变。这几年,消费市场的下滑和“三公消费”限制等大背景影响下,高端白酒市场开始出现萎缩,二宜楼开始面临着市场的转型。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鹤翎静下心来开始改变二宜楼白酒的战略方向:立足漳州,辐射全省,让市场回归普通消费,做“接地气”的亲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