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和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金融诈骗手段和方法不断发生变化,仿真手段更多,迷惑性更强,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公安机关、政府官员等方式引导受害人一步步踏入陷阱上当受骗,老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为了帮助企业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增强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与农业银行漳州分行的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活动,帮助企业员工守住“钱袋子”。
先来看看两位员工遭遇过诈骗电话的经历。
青蛙王子日化有限公司员工马雪梅:在2015年我接到一个电话冒充公安机关,说我的卡被非法拿去洗钱。当时我真的很害怕,他有提供一个电话给我,我就打过去问他,我该怎么去处理,然后他就说你要不就人过来,要不就把信息资料给我们,我们帮你去处理,当时我还真信了,就按他给的电话打过去,后面进去自动语音阶段,就让我跟着语音提示去按,让我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信息,我就觉得不对劲了,就赶紧挂掉电话。
青蛙王子日化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林金周:在2013年购车的时候,有一个购置税优惠。上午刚挂完牌,下午就有人打电话给我,说是政府某一个部门要退购置税给我,然后叫我报账号给他,后面发现不对,如果要退也不是打电话要我来退,后面去落实了是不是有这么一个部门,有这么一个人,后面发现是没有,这当中就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电信诈骗。
农行的工作人员提醒,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在他人的提示下,进入指定的链接、软件进行转账操作,一旦轻信了对方,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农行漳州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 林丽娜: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的身份,尤其在对方要求要您向指定账户转账的时候,就不要轻易相信了。也可以向公安部门进行咨询和商量,如果是电信诈骗,应该不会通过公安部门去发布这些信息。
防诈骗 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支招
防范胜于补救,掌握金融知识,学会识骗的本领才是防止上当受骗的根本。为了避免让企业员工落入诈骗份子精心编织的陷阱里,来自农业银行漳州分行的工作人员列举了近年来比较常见的金融诈骗案件,结合案例分析了诈骗套路,并现场为企业员工支招。
农行漳州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林丽娜:
首先要注意避免个人信息的外泄,对于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的谎言,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短信。 近年来微信也是诈骗的新手段,不要轻易相信购物退款、中奖等信息,更不要轻易随意点击相应的链接,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时,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在宣讲活动过程中,人行的工作人员也特别强调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增强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QQ、微信、邮件中涉及公司转账汇款的信息,尤其是在社交软件中要求转账汇款的,更要提高警惕。
01、企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防范,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防诈骗宣传教育与内部制度管理,严控内部通讯录等敏感资料外泄,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02、针对QQ、微信、电子邮件要求的转账汇款,必须经过公司老总或相关负责人当面或电话核实确认。
03、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绝对不可以汇款,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本文为推广信息,解释权归广告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