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拉萨,天空湛蓝如洗,布达拉宫广场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日前,在西藏自治区保险行业协会召开的行业社会责任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被授予“2023—2024年民生贡献优秀机构”称号。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高原坚守的国寿人,他们用保险的温度,守护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
高原党旗红:情系雪域民生冷暖
清晨8点,海拔4700米的西藏那曲市聂荣县聂荣镇嘎青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罗布顿珠已开始走访牧民家庭。
这个毕业于四川科技大学的藏族青年,作为中国人寿选派的驻村干部,已经在这里服务了2500多天。他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需求:“央宗(化名)家房屋部分坍塌需修建”“扎西(化名)孩子助学申请待审批”“合作社温泉项目改造要推动”……这是中国人寿“四强党支部”评比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金融央企党建扎根雪域的缩影。
扎根西藏已逾十八载,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2011年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国寿系统共计156人参与驻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超600万元。因工作表现突出,罗布顿珠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金融润边疆:助力民营经济向前行
2024年寒冬,当拉萨河谷的杨树披上银装时,拉萨市某工程有限公司的赵女士终于露出了笑容。这名创业超过9年的企业家,依靠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的“雪域护航六大保”产品支持,在工程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了60万元理赔款,顺利渡过难关。“理赔款1个工作日就到账了!”赵女士感慨,“正是有了保险的守护,我们高原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保持生命长青。”
这样的故事在西藏各地不断上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保险资金在西藏投资余额37亿元。在拉萨定制“拉萨全能保”;在林芝开发“藏乡守护保”;在山南开展“餐饮守护神”;在阿里为国有能源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是金融活水在高原的精准滴灌。正如当地政府评价:中国人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将发展成果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
守护格桑花:保险温度呵护美好生活
深秋时节,一片片雪花飘落羌塘草原。昌都市芒康县农民普珍(化名)的手机响起滴滴声,提示她保险公司的大病理赔款到账了。这位被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的39岁母亲,正是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四癌保险”升级后的首批受益者。
“去年,中国人寿工作人员劝我花10元参保时,我还觉得是白花钱。”躺在病床上的普珍(化名)眼含热泪,“现在才知道,这保险是真正的‘护身符’。”
据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介绍,该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项目已覆盖全区80万城乡居民,相当于西藏每4人中就有1人享有此项保障。同时,该公司试点昌都地区妇女“四癌”保险(原“两癌”保险),为7万名适龄女性同胞提供了近8亿元的风险保障,有效缓解了低收入妇女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界碑旁的守护:让金融服务跨越“生命禁区”
2025年初,定日县地震突发。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出应急服务举措与理赔绿色通道。日喀则分支机构满载物资的车辆紧急驰援,遇到路基塌陷的危险路段,大家徒步搬运,迅速奔赴重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继续排查,早到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希望!”日喀则市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刘赛的声音混杂着风雨声,却在废墟旁格外清晰。
抵达临时安置点时,帐篷里的老人正抱着孩子瑟瑟发抖。刘赛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泥渍,立刻协同队员搭建起临时帮扶点。当第一锅热水咕嘟作响时,他蹲在一位阿妈身边,双手递上温热的酥油茶:“阿妈,喝口热乎的,您暖暖手,我们和大家在一起!”队员们的手被物资磨出血痕,仍争分夺秒地进行分发。
而远在1000公里外的阿里地区,筹备组正顶住零下20℃的严寒推进分公司建设——这个即将填补大陆地市级寿险分支空白的保险机构,将结束当地群众需要跨越1400余公里到拉萨购买保险的历史。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已设立5家地市级分支机构,11家县级营销服务部(1家边境县营销服务部)。
“以前觉得保险是城里人才能买的,现在中国人寿把‘服务站’建到了我们放牧的路边上,让我们也能方便地买到保险。”刚刚为自己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山南市隆子县卓玛(化名)老阿妈开心地说。
扎根雪域十八载,且看格桑别样红。从2007年扎根雪域至今,中国人寿寿险西藏分公司已累计赔付各类保险金超5亿元。在拉萨河畔,在唐古拉山口,在古格王朝遗址旁……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一代代国寿人,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初心温暖高原,让保险保障如格桑花般绽放在每一寸雪域热土,用心用情用力续写新时代“边疆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