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理退保”乱象频发,不法机构或个人以“全额退保”“无损失回款”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诱导委托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帮助公众识别风险,现结合实际案例与常见套路,中国人寿作出以下风险提示:
非法代理退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危害:
一是保障中断,风险无依。退保后,消费者将立即失去原有保险保障,若发生疾病、意外等风险,需自行承担全部损失。此外,未来重新投保时,可能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面临保费上涨、责任除外甚至拒保等情况。
二是经济受损,资金难追。不法中介常收取退保金额20%-50%的高额手续费,甚至直接截留退保资金。部分消费者还会被诱导“退旧买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实则可能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三是信息泄露,安全危机。办理退保过程中,消费者需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个人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
有以下几种常见套路:
一是虚假宣传“画大饼”。以“精准踩中保险公司漏洞”“专业团队全额回款”为噱头,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传播“无损失退保”等谎言,刻意回避保障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甚至编造“保单无效”等虚假信息,利用消费者对保单的疑虑诱导委托。
二是暗藏陷阱的“委托协议”。要求签署模糊协议,约定高额服务费,却不明确退保成功率、风险责任等关键条款,变相收割费用。
三是阻断沟通,恶意投诉。以“全权代理”名义切断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的正常联系,通过伪造证据、编造虚假投诉理由施压保险公司,干扰正常维权渠道。
中国人寿温馨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
一是不轻信虚假承诺。消费者切勿相信“全额退保”“快速回款”等宣传,保险退保需按合同约定处理,不存在“漏洞可钻”。
二是不泄露个人信息。消费者切勿将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提供给陌生第三方,避免被用于非法用途。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消费者退保前应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代理人,充分了解退保损失、保障替代方案等,理性决策。
四是警惕“退旧买新”诱导。对于“高收益理财”“更好保障产品”等推荐,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避免因短期利益放弃长期保障。
五是及时报警维权。如遇诱导、诈骗,消费者应保留证据并拨打110报警,或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
总之,保险的核心价值是风险保障,消费者退保需谨慎评估自身需求,选择正规渠道咨询,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与未来保障!(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