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沾上少许糖稀,再捏成糖线,用力一吹,用手捏出各种形状,您猜这是在做什么呢?吹糖人?没错。这对于80后来说,是熟悉不过了的一项民间技艺了。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记者的镜头,带您去重温这民间技艺。
一个小架子,架子上放置着一个煮糖的锅、一个简易的转盘和一些模具,这就是这民间技艺的全部家当了。眼明的80后,一看便可直呼它的名字了吧,没错,这就是吹糖人。而眼前的这位陈阿婆,经营着这份祖传手艺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
陈阿婆:五八年之前就开始做了。我跟我老爸学的,祖传的,说传女不传男。
陈阿婆告诉记者,吹糖人是用麦芽糖饴做原料,延展性好,可塑性强,不似蔗糖易结晶脆断。陈阿婆制作的动作十分娴熟流畅。只见陈阿婆从滚烫的炉子中取出一团糖饴,先拉直后揉成一个球,使劲搓,再拉成管状,然后捏出一根细长条,往里吹气……一整套搅揉拉捏吹的动作,几十秒钟一蹴而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像变魔术似的出现在她的指间,令人拍手叫绝。
陈阿婆:学这个,你要手能耐烫,像拿一个火炭拿给你,你敢拿吗?这个就是会比较烫,小孩子要学做,手还没伸进去,拿过来拿过去,就硬了就不能弄了。
陈阿婆说,吹糖人的动作要领就在于吹和捏。吹气是为了让糖人看上去饱满,捏在于塑造惟妙惟肖的形象,这两步得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因为,麦芽糖出炉后就会凝固。吹糖人之所以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那几十秒的艺术。它没有时间容你去想,等你想好了,麦芽糖早就僵硬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魅力,吹糖人才拥有着大量的粉丝。陈阿婆说,只要自己一摆摊,大人小孩都会围上来购买。
陈阿婆:小孩子(比较喜欢),大人会比较少,像二三十岁以前有买过看到就会喜欢。//买来小孩子可以吃,(家长)也可以吃,这是真料做的,吃起来又很好吃。
市民:从小也很爱玩。小时候就是看到他们这样子很有趣,就给他们买一些。
吹糖人有难度,不过,如果您想自己动手试试,陈阿婆这里还准备有不同的磨具,您可以自己吹糖人。这样吹糖人比较简单,只要把握好力度,不要吹破了就可以了。
市民:刚才吹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感觉,结果现在已经这么大了。很小的时候就有来过了,已经很多年没有来吃了。
来自芗城区的小雪也是吹糖人的粉丝之一。她告诉记者,每次来到石码,她一定会到陈阿婆的摊前买上几个糖人或者是糖块大快朵颐一番。小雪说,虽然自己已经过了吃糖人的年纪,但是看到它们,似乎回到了童年,品尝到了童年的味道。
市民 小雪:很小的时候曾经在公园那边买过,这种是老味道。它有姜味,又没有姜味那么辣。吃起来,绵绵的。
据了解,吹糖人起源于唐朝,原本是宫廷的祭祀用品,后传入民间。过去,吹糖人可是个吃香的职业,小孩子没什么零食吃,糖人是为数不多可以买到的零食,特别是逢年过节,生意甚是火爆。而现在,吹糖人两块钱一个,既可玩又可吃。不过,陈阿婆觉得卖吹糖人,目的并不单是赚钱,而是为了传承一份手工艺。
陈阿婆:买的人不会很多,如果买的人多的话,就有很多人来赚钱。还有一个事,冬天可以做夏天做不了。麦芽糖,很软,很粘稠。像现在这种天气都会觉得很粘稠,如果一会粘稠的话,如果天气太热的话,你吹好了一会儿,它就软掉了,就没有办法造型,就只有冬天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