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龙海启动石码老城改造,首期投资达1.26亿元,将修缮改造有传奇色彩的老建筑,再现老镇历史文化风貌,建成集观光、文化、商务、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区。目前,锦江大道石码段综合改造项目风貌景观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骑楼古街修缮工作也在规划中。
老城现状。
现状:古街风貌犹存 基础设施老化
走进石码老街,红砖骑楼、百年古榕、大埕小巷,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如一张张历史画卷,迎面扑来。如,东区的“下石码”,由东向西主要有新行街、福寿街和十几条小街巷串起来,保存的老街有书巷、桶巷、祥福巷、担水巷、王公巷、古街、碗街、漆街、竹棚街,还有三丰埕、新田厝、祖田厝、天水宫等。西区的“上石码”,有两条横街,大港墘和后街,也有十几条街巷,十六间、十二间、大六间、小六间,还有篃笼街、铸鼎巷、面炙街、新街亭、浸水埕等等,这些街名有以作坊得名,有以建筑格局得名,取名很随性。石码的骑楼,一家连着一家,店门前面留着通道,形成一条走廊,称之为“五脚距”,既可自家纳凉,又方便路人溜达,做生意还能照顾到客人不被雨淋日晒。遇到热情的商贩,还会请你进店里坐坐,泡泡茶,聊聊天。“生意不成仁义在”。主客之间和谐相处,很有人情味。去年,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实地走访考察石码骑楼古街。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历经岁月沧桑,老街区原有的城市中心功能逐渐弱化、基础设施老化和居住条件退化问题日渐突显,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在解放南路,市民反映说,一下暴雨,窄小的下水道,加上凹陷的地面,更使街道变成天然蓄水池。
改造:保护老街区 留住“闽南味”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街遗存,留住石码的“最闽南”“古早味”,龙海市委、市政府首先启动老街区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骑楼古街的规划保护工作也已开始,通过改造提升,保护骑楼遗存,重拾古街记忆。
目前,龙海着力改善石码老街区的居住条件,完善街区路网建设,龙海市以后港片区为试点,计划投资7557万元启动古街的路网改造工程,并于去年底先行启动后港片区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截至目前,后港片区共完成收件登记并抽取选房号685户、完成选房签约525户,分别占被征迁总户数的76.54%和58.66%。
龙海市充分挖掘石码古街的文化内涵,对老建筑进行活化,让古街更加温暖,将在老街区激活烙铁画、捏糖人、米粿发糕等老手艺、老行当,重新激发古街的商业活力,增建芗剧、南音等文艺馆,打造具有“最闽南、古早味”的魅力古街。(文/特派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龙闻 图/张奇辉)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