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事迹陈列馆坐落在双第华侨农场鹭凯生态农庄,青山环抱,绿树成荫,风景如画。陈列馆门前,骑着高头大马的抗日女英雄李林塑像,英姿飒爽。4月26日,是李林英勇殉国78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瞻仰李林塑像、参观李林事迹陈列馆,缅怀这位抗日女英雄伟大光辉的一生。
李林事迹陈列馆中的李林半身雕像。邓文忠摄
巾帼英雄 英勇杀敌死不降
李林事迹陈列馆前的25级台阶,象征着李林短暂而伟大的25年传奇人生。陈列馆里,昔日李林身着戎装的照片,仿佛向我们述说着抗战年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往事……
1940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上万兵力,围剿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晋绥边特委、专署机关干部和群众700多人在平鲁县东平太村被敌包围。就在这危急时刻,怀有三个月身孕的李林毅然决定率骑兵排冲击,冒死吸引并阻滞敌人的火力,以掩护队伍突围。
就在李林带领的骑兵排,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尘雾,喊杀声震天,敌人误以为他们是突围主力与之交战。在引开敌人的战斗中,李林的战马却不幸中弹,她的右腿也中弹,前胸受伤,当她咬着牙负伤顽强抵抗的时候,她却发现手枪仅剩一枚子弹。日军包围而至,李林宁死也不投降日寇,英勇地举起手枪朝自己扣动了扳机,包围而来的日军用刺刀捅刺李林遗体的时候,露出仅三个月大的胎儿。
传奇身世 一生短暂而辉煌
在李林事迹陈列馆里,一尊白色的李林头像是按照李林在集美中学时期的形象为原型雕塑的,肖像里李林灵动的大眼睛,闪着十足的朝气。李林的感人事迹让人动容,而她的身世更是十分传奇。
1915年冬,还在襁褓中的李林是她养母陈茶在漳州市区塔口庵前拾得的,当时装着她的竹篮里留有一张字条,上写着:“乙卯年十月初九日生,望好心人收”。陈茶收养后为其取乳名翠英。后来,4岁的翠英随养父母到印度尼西亚经商。9岁时翠英到了入学年龄,养父李瑞奇因为仰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其取名李秀若。1929年,14岁的李秀若小学毕业,跟着养母陈茶回到祖国,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就读。
在李林事迹陈列馆里,对着一张李林堂兄李太乙的全家福照片,李林的侄儿李舟玲向记者介绍着李林的过往。“李秀若从印尼回来就寄住在堂嫂家里,后来听堂嫂说,她的性格很活泼,像个男孩子,喜欢运动,尤其是打篮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秀若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1935年转到上海爱国中学读书。后来,考入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因为敬佩列宁,李秀若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林。在北平,李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来到抗日前线山西太原,在国民师范军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参加训练。在此期间,李林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屈健。”
李林侄女李舟玲介绍李林事迹。邓文忠摄
李舟玲说,上个世纪80年代,屈健曾两度来龙溪地区为李林寻亲,均没有消息。“姑妈离开家乡后,家人就断了联系,很多年来,家人都在找她,一直以为姑妈应该是在哪个学校当老师,直到我的父亲当时看了电影《烽火侨女》,他觉得电影里‘侨女’的生平跟姑妈十分吻合,这才去侨联核实。”李舟玲说,侨联通知了姑父屈健,最终才对上号,确认李林就是姑妈李秀若。
“当时知道姑妈就是抗日大英雄,我们感到无比光荣。”李舟玲说。
魂归故里 英烈精神励后人
每次讲起李林的故事,70多岁的林靖华总会忍不住流下泪水。林靖华是龙海市李林研究会成员,多年来一直热心呼吁筹建李林纪念馆。
“读一年级时,老师讲述了李林的英雄事迹,那时候我的感触很深。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位女英雄是老师在集美的同学,我希望大家知道家乡还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让李林精神鼓舞更多人,不断地传承下去。”林靖华激动地说。
英姿飒爽的李林塑像。张旭徐智心摄
谈起李林事迹陈列馆在双第华侨农场落成,背后还有一段故事。2016年,龙海市李林研究会一直在为李林事迹陈列馆选址的事情烦恼,在龙海老干部周亚森的牵线搭桥下,林靖华等人与鹭凯农庄张松勇总经理取得联系,没想到,说明来意后,张松勇一口答应下来。
“双第华侨农场环境优美,是华侨居住地,大部分都是印尼归侨。李林自身就是印尼华侨,在这里建立李林事迹陈列馆再合适不过了。”张松勇介绍,李林事迹陈列馆去年10月开始破土动工,目前一期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已投入资金300万元,含主展馆及四周绿化、雕塑、道路等。“作为坐落于印尼归侨开创的双第华侨农场之内的鹭凯庄园,有责任将华侨抗日女英雄的故事广泛传播,让她抗日爱国的精神落地生根。”鹭凯生态庄园董事长吴永川表示,为漳州有这样一位华侨女英雄而倍感骄傲。
“李林烈士是100名‘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列入‘300名户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林是漳州人,这也是让漳州人民引以为傲的事情。”福建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谢小建说,李林是侨界唯一的抗日女英雄,李林事迹陈列馆的落成可以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 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