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早晨8时20分,下着蒙蒙细雨,阴沉沉的云笼罩在龙海市上空,茫茫的雾海,为浯屿岛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手提着两袋鸡蛋,步履蹒跚地来到龙海市浯屿边防派出所门口。
“好些天没见到你了,今天特意带了点土鸡蛋来给你补补身体。”这时,老人从不远处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很是高兴。
一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警官,一位是年近古稀的白发老人,他们之间为何会有这样情感?这还得从两个多月前的一次走访中说起。
这位老人叫蔡阿婆,住在浯屿岛上,今年已经86岁了,老伴在多年前撒手人寰,只留给她一间破旧的小木屋。蔡阿婆的女儿和女婿家境也十分贫寒,为了生计,夫妻二人长期外出务工,平时也很少回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婆手脚没以前灵活,再加上患有老年性白内障,闲来无事就圈养了几只老母鸡,仅靠卖些鸡蛋赚点小钱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一次,龙海市浯屿边防派出所的小郑从群众口中了解到蔡阿婆的情况后,决定亲自前往探访。
1月份的浯屿岛,天气说变就变。1月26日上午10点,天灰蒙蒙的,由于连日的大雨,使得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积满了雨水,地湿路滑,小郑背着警务包,径直往蔡阿婆家的方向走去。来到阿婆的小木屋前,小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门口几只老母鸡正在悠闲地觅食,屋里昏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酸臭发霉的气味儿。老化的电线像蛛丝般散落在几根梁柱上,早已绝了电流。自来水不通、炉灶生不了火、脸盆叮咚作响,雨水时不时透过木屋参差不齐的瓦片滴落在屋里。
小郑抬头看着屋里淅淅沥沥的“小雨”担忧着。“瓦片破了漏水,一下雨,床铺就没法睡了,我就躲在现在这个位置,十几年都这么过来了,没事。”老人的解释,让小郑心里很不是滋味,快过年了,小郑觉得自己必须为阿婆做点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郑就领着村里的水电工来到了阿婆家,为阿婆家铺设管道,安装水槽、水表和水龙头,四个小时下来,自来水设施全部安装完毕。在解决水的问题后,小郑当天又安排水电工把阿婆家的生活用电也一并整修到位。
虽然通水通电,但是“高昂”的水电费对蔡阿婆来说仍是问题。“阿婆,您尽管放心用,上面有政策,这些费用都不需要你自己掏腰包的。”小郑立马接过老人的话茬,可谁也不知道,这次架设水电管道所需的费用,全部出自小郑的个人积蓄。
小郑的“爱心帮扶”虽然很“保密”,但还是在小岛上传开了,很快,所里的战友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次日,教导员王宗明就带领小郑和几名官兵一起来到阿婆家里,大伙端盆打水,修房补窗,忙得不可开交,官兵的手艺虽然有些“笨拙”,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经过一天的“赶工”,终于为阿婆搭建了一个崭新的“爱心小屋”。看着阿婆的房子比原来坚固、安全了许多,官兵这才放心地让阿婆住了进来。
那天晚上,淅淅沥沥的雨让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但躺在床上的小郑心情却久未平复。打从这天起,小郑的《走访日记》里又多了一个名字——蔡亚花。
两个多月下来,小郑没有勤务安排时就经常往阿婆家里跑,逢年过节更是如照顾亲人般陪老人过,全然一派“祖孙样”。村子里个别爱开玩笑的村民甚至调侃说,“阿婆是老来得孙,有福气啊!”阿婆遇人就夸她有一个好孙子,借用老人的一句话:其实我并不孤独,因为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兵孙子!
4月10日,几天来都没见着小郑的蔡阿婆有些按捺不住了,于是主动来到派出所找小郑。谈话间,两人笑得合不拢嘴。远处,派出所艳红的横幅随风起舞,“忠于使命、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十六字“漳州公安边防精神”在风里不断舞动。(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陈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