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三方测算,今年“五一”假期,漳州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4%,游客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23.5%,两项比增均排名全省前列。其中,漳州古城累计接待游客数116.7万人次;闽南水乡25.90万人次;龙海后港古街21.18万人次;东山岛南门湾16.91万人次;南靖、华安土楼景区20.03万人次。过夜游客稳中有升,据第三方测算,全市酒店客房出租率73.7%,人均停留时间1.88天。
假日期间,漳州全市文旅市场安全有序、供需两旺,古城游、展演游、生态游、文博游等旅游线路人气爆棚,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文旅市场火热增长。漳州木偶嘉年华活动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肯定。漳州古城、闽南水乡、龙海后港古街4天7次上央视,东山岛上榜同程旅行五一“小众宝藏海岛”,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假日期间,全市以非遗活态传承为核心,推出沉浸式体验、戏曲展演等一系列高品质文旅产品,多维度展现闽南文化魅力。漳州古城举办第三届木偶嘉年华活动,木偶戏演出、民俗踩街与盲盒互动好戏连台,“开漳见囍”歌仔戏沉浸式演绎创新活化非遗艺术展现形式,“戏曲+文旅+沉浸体验”模式广受市民游客赞誉;华安官畲景区举办“畲乡喜事・情定官畲”活动,展示畲族非遗民俗技艺,畲族迎宾鼓、七彩凤舞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平和五寨乡推出“海丝奇缘·柚花青瓷”古堡探秘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海丝文化与现代潮流的激情碰撞;东山风动石景区推出“风动石畔非遗‘妙’会”,铁枝木偶表演、南音表演、非遗剪纸DIY互动非遗表演等活动广受好评;云霄云山书院上演潮剧经典剧目《左良玉》《碧血瑶阶》《金玉良缘》等,为市民游客展现国家级非遗潮剧的文化底蕴。
演艺经济热度攀升。“五一”假期,全市以“演艺+旅游”模式激活假日经济,打造“听觉+视觉”双重盛宴。时光Classic演唱会・漳州站邀请张信哲、张碧晨、杨宗纬等一线歌手,吸引近2万人次观演,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约40%,推动假日文旅热度持续升温;漳州市艺术馆推出草地音乐会,以民谣爵士、非遗南词营造文艺治愈的假日氛围;漳龙美湾景区推出沙滩音乐会,带来乐队演奏、流行歌曲演唱、舞蹈表演;漳州开发区双鱼岛推出“风从海上来”夏日周末音乐会等,通过音乐表演传递夏日活力。
夜间旅游持续升温。全市构建“文化体验+时尚消费”夜间生态,吸引众多游客夜游漳州。夜游产品供给丰富,龙文闽南水乡推出“浪漫水乡 花火闽南”活动,获CCTV2、CCTV4、CCTV13报道;南靖官洋村推出画舫歌舞与“大鱼海棠”灯光秀,展现世遗土楼文化魅力;龙海白塘湾景区将非遗灯彩与火山奇石结合,点亮海岸奇幻夜景。夜间消费场景多元,漳州古城木偶嘉年华市集、闽南水乡“今日有好市”等集聚人气;龙海后港古街打造沉浸式街区,通过货郎巡游、闽南讲古还原古代商埠场景,为游客提供特色消费体验,并获CCTV13聚焦;华安大地土楼景区举办啤酒音乐节,通过“餐饮+演艺”,打造多元业态满足游客“夜游、夜购、夜娱”需求。
康养度假人气十足。我市依托丰富的自然康养资源,打造“亲水”“田园”“露营”等多重生态度假场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滨海生态游吸睛无数,东山岛成为赶海拾贝、海岛观光的热门目的地;乡村旅游业态多元,龙海蜗牛村景区推出“萌力全开蜗村萌友会”;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举办“宴若桃李”采摘季,配套田园野餐与农耕体验,实现“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度假”深度融合。(记者 王怡婧 通讯员 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