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民忧、不遗余力暖民心。
兜好民生底线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民生愿景之一。近年来,漳州市始终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住房保障政策。2011年至2015年,我市共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94456套,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分配30695套,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助24197户(次)、58360人(次),累计发放租金补助金额达3420.16万元。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圆满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各年度建设任务。
龙文碧湖片区,中学、小学、幼儿园“一站式”教育配套齐全。“十三五”期间,龙文区将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投在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的开办、扩容,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着力改善民生,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确保全市脱贫4万人以上,建设省市集中安置区(点)20个以上,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000户2万人以上。2015年,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减贫率29.8%。2013年以来,全市20417名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2752户,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2484个。2015年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7830户30083人,建设省级集中安置区11个、市级安置点20个,落实省市补助1.21亿元。
五年来,我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9%以上,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2011年230元提高到2015年470元。2013年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合大病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新农合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由2008年每人每年38元调整到2015年每人每年90元;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2011年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提高到2015年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6.05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年平均标准从“十一五”末的2570元提高到6192元,增幅达140.9%;农村低保年平均标准从1200元提高到2300元,增幅达91.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年供养标准分别从3429元、3068元提高到7015元、6788元,增幅达104.6%、121.3%。
夯实民生之本
病有所医,是人们对幸福的衡量标准之一。五年来,我市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医改,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需求的卫生计生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了卫生计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全市8家城市公立医院和26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的综合改革,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同步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三合一”政策。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患者按病种(组)付费,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统筹基金支付实行总额控制结算管理等一系列改革。
全市各县(市、区)实现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除长泰县、龙文区外)、妇幼保健院达标和全覆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床位20489张,五年来新增床位9703张,年均增加1941张,年均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4.11张、执业(助理)医师1.89人、注册护士2.12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先后成立了26个名校集团,195所中小学参与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活动,有108所城乡学校形成结对帮扶,较好地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热和随迁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保证了近9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为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让更多孩子入读“好而不贵”的幼儿园,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推动新建小区按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五年来,共投资了7.18亿元建设公办幼儿园项目184个、44.84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9680个,目前公办中心幼儿园已经覆盖全市96.74%的乡镇(街道)。同时我市还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建立附属幼儿园(班)1076个,目前已举办903班,增加学位32415学位。
共筑幸福之基
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14年9月18日,芗剧《保婴记》作为中宣部、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以及“庆祝新中国65华诞·同圆中国梦——福建戏剧晋京展演”的优秀剧目之一,在国家大剧院倾情上演。
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城市公共艺术展、上海双年展、百名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展示活动;整合芗剧、木偶、剪纸、书画等文化元素,组织了“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 “百姓大舞台”等特色文化活动;建成了林语堂文化园、闽南革命历史博物馆(一期)、漳州市美术馆、“海丝”申遗文物专题展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馆等,并向广大群众开放。
现如今,健身运动已成为全市广大群众共同追求的新时尚,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1平方米,新建成漳州体育场、游泳跳水馆、网球馆、重竞技馆和老年人体育中心等5个大型场馆,改建扩建23个中小型场馆;全市共建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3805个,标准场地3403个,非标准场地39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97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1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1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6个。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了第七届全市农民运动会、第九届全市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县(市、区)、各体育协会发挥优势,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接地气的体育活动。(记者吴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