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第三医院再添一名消化内科专家——余敏,她带领团队运用ERCP微创治疗技术,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晚期患者吴奶奶(化名)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加胆管支架置入术,成功为患者“撑”开了生命通道,抢占治疗“先机”。
老人反复发热 没想到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近日,83岁的老人吴奶奶突感发热,出现畏冷、寒战等症状,在诊所就诊后,虽然退烧药暂时缓解了发热,但这两周来,发热症状反复出现,始终未能痊愈。眼看着老人病情反复,家人心急如焚,赶紧带着老人前往漳州第三医院诏安分院创举医院就诊。
入院后,经过一系列周密而细致的检查,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肿物等情况。正是因为肿瘤导致了胆道的堵塞与感染,进而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发热症状。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一系列复杂病情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棘手的“罪魁祸首”——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由于吴奶奶年纪较大,且考虑到患者可能已处于癌症晚期阶段,其身体状况较为虚弱,难以承受高难度、高风险的大规模外科手术。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尽快打通这个排泄不通畅的胆胰管,患者可能会面临全身黄疸、化脓性胆管炎,最终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在此情况下,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格外谨慎,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预期手术效果与潜在风险之间的平衡。诏安创举医院立即与漳州第三医院建立紧密联系,通过远程会诊机制,高效整合漳州第三医院普外一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的专业力量与智慧。经过双方团队的深入交流与全面细致的病情剖析,一个更为合适、精准的治疗方案被制定出来了——ERCP内镜治疗。该技术无需开刀,全程基本无痛苦,还能有效引出胆汁,解除胆道梗阻,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为后续治疗肿瘤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希望。
家属同意后,患者被转至漳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治疗。
操作娴熟、配合默契 治疗不再“大动干戈”
由于患者已被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其病情复杂且严峻,肿瘤组织的异常增殖不仅严重侵占了十二指肠乳头区域,还导致了胆总管下段显著狭窄与阻塞,导致ERCP插管过程异常困难,操作难度骤增,这十分考验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消化内科余敏主任接到患者后,为患者安排相关检查,并召集团队进行详尽讨论,深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精心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ERCP+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
ERCP技术一直被誉为内镜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其手术过程中需要将一根1.5毫米的管道插入2毫米的孔中,在如此狭小的操作空间加上操作环境复杂,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复杂的操作环境和精细的手术要求,余敏主任与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让他们对手术有了深入了解并征得家属同意。
术中,在DSA室中,余敏主任带领手术团队,操作娴熟、配合默契,迅速地为患者“撑”开闭塞胆道,并精准地置入支架,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用时不到30分钟。
术后,患者胆汁排泄通畅,在消化内科与普外一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老人已经好转出院了,目前在等待后续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