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东溪窑】3月6日,55岁的西山村村民郭武虎领着记者从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村部出发,沿永丰溪自南向北溯源而上。傍水而建的县道高龙线,连接着华安县高安镇与南靖县龙山镇。时光倒流到100多年前,两地分布着大量依溪而建的古窑厂。沿溪东侧山头就是窑址遍布的封门坑。
2014年6月,经过1个多月的勘探寻找,郭武虎发现了封门坑1-4号窑址的具体位置,涉及窑炉、作坊区、生活区、瓷土矿洞等完整的瓷器生产体系。去年1月开始,文物部门对1号窑进行了考古挖掘。尘封已久的南靖东溪窑,揭开了神秘面纱。
“海丝”申遗调研组到南靖考察东溪窑。
“从小我就听老人说,东溪有十八窑。”郭武虎说,“我奶奶家曾是德化的瓷器商,后迁移到东溪开窑制瓷,直至上世纪30年代。”
高中毕业后,18岁的郭武虎成为西山村农场的职工。农场位于东溪头以北2公里处,东溪头是他上班的必经之路。“经过时,发现了大量瓷器碎片。”直觉告诉他,这里就是昔日窑烟袅袅升起的地方。
长期从事东溪窑文化研究的南靖县方志委研究员陈春梅,同样是听着东溪窑的故事长大的。“东溪窑一带山岭耸峙,河流纵横交错,高岭土储量大,生产瓷器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米黄釉与冰裂纹特色的漳窑,是东溪窑的名片。”她说。
明朝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繁荣,东溪窑迎来瓷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高峰期。厦门港取代月港后,东溪窑依然窑烟不断。这一盛况延续到了清末民初。贸易重心转移、战乱等原因,让东溪窑走向没落。曾经声名远播的漳窑也盛名不再,许多收藏家甚至将其与德化窑、潮汕窑混为一谈。
“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都收藏着不少漳窑精品,但其产地一直是个谜。”陈春梅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了一场寻找东溪窑的行动。
当时,故宫博物院古瓷鉴定专家耿国昌组队赴漳州郭坑、石码等地调研,最终铩羽而归。直到1986年,经过反复勘察与考证,学者才确定,东溪窑就位于华安与南靖交界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