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靖城镇古湖村村民张秋月左手先天性缺失手掌,但她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让乡亲们刮目相看。昨日,笔者前往张秋月家采访时,她正在加工藤椅。
张秋月在家里加工藤椅
1979年3月10日,秋月呱呱落地,可左手缺失手掌,手臂残缺三分之一。看到这情形,父母沮丧不已,但不忍抛弃。“既然把她生下来,就必须好好抚养。”尽管他们后来又生了男孩,但没有对她另眼看待。
小时候,秋月悟性很高,聪明伶俐。妈妈给她喂饭,她抢过饭碗,平放在残疾手臂弯曲处,另一只健康的手舀饭,还扮着鬼脸,这种调皮状令妈妈忍俊不禁。8岁时,她跟妈妈去放牛,回家时帮着系绳子。她用残疾之手把牛绳拴在树桩,健康的手熟练地打个活结,妈妈看了会心地笑了。10多岁了,她就替妈妈分担打水、挑水活儿……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秋月学习成绩优异,本可顺利地读高中,但她考虑到家庭困难,毅然辍学,从事农业。她和父亲包揽家里的农活,锄草、种菜、插秧、割稻等。手残疾怎么做这些事呢?秋月用健康的手握住锄头的末端,残疾支臂顶住锄头柄,一高一低地锄草。盛夏烈日炎炎,她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就像一头犟牛,锄不完草决不肯回家吃饭。割稻时,她用健康的手挥镰刀,残疾的手整理稻穗,虽然比别人慢一拍,但身手不凡。
秋月白天干农活,晚上兼职做些手工活,以补贴家用。天宝镇有一个远房亲戚在做巾帕之类的刺绣,她上门学习,掌握了刺绣的技艺。她将布条平铺在木架上,用残疾支臂挺住针,健康的手穿针引线,一上一下来回刺绣,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她每晚做到十点左右,几个月后,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品诞生了。后来,秋月又学习加工藤椅。她仔细观察,用心琢磨,编织出来的椅子结实不松塌,人们纷纷夸她心灵手巧。
2006年1月1日,张秋月结婚,次年生下一个男孩,如今上小学高年级了。近年来,手工活“青黄不接”,秋月想到外面打工。为此,她下决心要学会电脑。她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呆就是老半天,平心静气,专心练习。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终于学会打字等基本操作。现在,秋月应聘进了一家工厂,老板和工友对她很佩服。(蔡其标陈楼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