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在信众捐助下,扩建观音堂,并举行观音堂落成开光庆典活动。7日,芗城区解放社区文川里的柳府王爷庙一派热闹。
柳府王爷庙建于明朝后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去年被批准为漳州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庙内供奉柳府四帝君、伽蓝大王、班头爷,如今再添观音。
这座庙是漳州唯一一座供奉迁至漳州府有功刺史柳少安的庙宇。那么,柳少安,为何许人也?他和漳州府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让我们一同走近!
观音堂开光 厝边来参拜
当天一早,柳府王爷庙的观音堂开光(类似于请神之意)庆典活动举行,这是继庙内供奉的四帝君、伽蓝大王、班头爷之后的第四尊神明。
只见庙前,是一尊面容慈善、神情祥和的金色观音,观音两边竖立着观音旗。观音前摆放着香桌,香桌上供奉着甘蔗(意寓节节高升)、寿龟、印有喜字的甜粿及鲜花等。社区里一群退休阿姨化着淡妆,和着歌曲《好日子》跳起了舞。不少厝边也赶来,参拜新“请”来的这尊观音。庙里的头家还煮来了甜粥,请信众们吃。
柳少安提议将漳州府迁至芗城
提到有功刺史柳少安,不得不说的是他迁治漳州、造福漳州。
据《漳州府志》记载,柳少安在公元782年出任漳州第五任刺史,上任后,他协同陈谟(将军陈元光的第四代子孙)到龙溪县(今芗城区)巡视,当他看到县内美丽的芝山、灵动的九龙江、丰富的物产、适宜的天气、淳朴的人文气息,不禁感慨,顿觉应将漳州府建在这里。虽然一开始他上书朝廷未能如愿,但几经努力,终于获得朝廷恩准,在公元786年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柳府王爷庙庙内一位大爷说,漳州的庶民为了感谢柳少安迁治漳州、造福漳州,就把它供奉在井仔巷(古代的漳州巷口)一座庙宇内,因为当时庙里供奉着五尊神像,称之为“五帝庙”,当地群众按排列顺序把供奉的柳少安神像称之为“四帝君”,又称“柳王爷”。明朝时,因为大水冲垮了“五帝庙”,庙里神像漂落漳州城四处,周边群众分别建庙供奉,柳王爷的神像漂至文川里一带,当地老庶民便在这里建庙,供奉柳王爷,称之为“柳府王爷庙”,至今仍为当地唯一一座供奉漳州第五任刺史柳少安之庙。(本网记者 郑娟娟 郑益和 戴江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