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父亲遗留下来的一张抗日战争时期漳州发行的《大刀报》,字里行间,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当年的抗日烽火。”7月3日,今年84岁的南靖县侨联原主席张维盼先生在南靖县山城镇江滨社区的家中,与文史专家谢新鎏分享他父亲张鸿镐遗留下来一张《大刀报》。
▲张维盼(右)与文史专家研读《大刀报》。
这张“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十壹日”(即1942年5月11日)出版发行的“第三四号”《大刀报》为4开4版,报头注有报社地址“漳州马坪街七七号”“发行人陈毓光”“每逢星期一出版”等内容,第壹版与第四版、第二版与第三版之间的中缝均刊有广告。如今,这张报纸《大刀报》虽然有些发黄,但是基本保存完好。头版头题是《倭国原棉极感缺乏向占领地尽量搜括贱价收购南洋现成物资集中星洲源源载运敌国》,有社论《为抗建伟业供献一切——论国家总动员法的实施》,还有《敌伪乘危打劫普遍设立公典》《伪绥靖总司令黄逆大伟塌台》等篇章。第二版头题为《革命的五月强盗寝不安席》,第三版头题为《卢恒志发明燃料汽车松油已获成功》,第四版头题为《倭寇铁蹄下之香港》。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一日漳州出版的《大刀报》。
74年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9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重读这张报纸,发现其主要报道当时日军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奋勇抗战有关内容,甚至第壹版与第四版中缝广告也体现了抗日氛围,其内容为小弟给兄长的悼词——“王国彬哥千古壮志未酬竟尔身先死凶奴不灭黄泉饮恨长”。
“这张《大刀报》,是当年日军侵华暴行的记录和见证,报道内容可谓声泪控诉,弥漫着全国人民‘人人讲抗日,家家议救国,时时闻歌声,日日救国忙’的浓烈氛围。”谢新鎏感慨地说。(徐东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