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下周就到端午节,又到了一年一度赛龙舟夺锦的日子。
昨天是农历五月初一,漳州各地开启了端午划龙舟之端——龙舟“下水”。而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同,赛龙舟的特色也就不一样。今年的端午,想看龙舟的市民,不妨到这些地方感受当地不一样的中国民间传统,领略当地的端午风情。
【镜头1】
芗城区浦头港:5龙舟拉开序幕
“咚、咚、咚”“噼、啪……”昨天下午(即农历五月初一),一阵阵锣鼓声、鞭炮声打破了宁静的浦头港,5艘龙舟在这里举行“下水”仪式,而端午节那天,浦头港将进行划龙舟比赛。
每年划龙舟都有为首的人,俗称“头家”,由各龙舟队按顺序轮流,配合芗城龙舟协会组织筹办划龙舟活动,一般是在农历四月初一就开始筹备划龙舟活动。去年“头家”是文英楼龙舟队,今年的“头家”轮到店上、港脚、港口三支龙舟队,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举行“下水”仪式。“下水”是由“头家”祭拜“水仙尊王”屈原,“头家”抬龙舟下浦头港巡游三圈后,其他龙舟队才能陆续“下水”。
昨天在浦头港下水的5艘龙舟,龙舟舟身长9米,中间宽1.4米,头尾宽0.8米,船头、船身分别画有龙头、龙眼和龙鳞,船尾两侧画有各龙舟队的标志,按色彩分红、青、黄、白、黑、浅绿等六色。每队登舟竞渡队员为21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唱神、勺水手各1人,划手16人。
龙舟下水仪式后,为了能在端午节当天出色地完成划龙舟比赛,有的下水划龙舟的划手们穿上了“队服”整齐一致“试水”浦头港,进行多次往返练习。
附近一位老居民称,每年端午节前,这里都会找一天举办龙舟“下水”的仪式,另外,划手们也可以进行赛龙舟前的练习。
【镜头2】
龙海马洲村:6年后再迎龙舟请江
昨天,龙海颜厝镇马洲村继2006年后,再次拜杯(拜佛请愿的一种方式)请愿求得水仙尊王的同意,村里十二艘龙舟旌旗飘舞,齐下九龙江举行请江仪式。
村民说,这尊水仙尊王(又称水仙王),被马洲人奉为最尊重的神明。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马洲人供奉的是爱国诗人屈原。
上午8点多,马洲村就忙开了。十二艘样式各异的龙舟在九龙江畔边列队,龙舟上的小伙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每艘龙舟上都有一位身着蓝色长衫的家长,这是要由村里辈分较高的长者来担任的。十二位家长们先烧起了“净炉”(火炉,上面放有炭和元宝形状的香),放在龙舟舟头,老人们说这是让龙舟干净。净舟后,就要到龙树王庙把水仙王请上各自的龙舟。
水仙王请上龙舟后,就要划龙舟了。这时,舟上的小伙子就要拿起“黑旗白月”,站在龙舟前,给划龙舟的人加油鼓劲。随着十二艘龙舟的滑动,村里的头家也要乘坐“指挥船”和十二艘龙舟一起到龙海西溪大桥附近的江边拜神烧寿金,这样就完成了请江仪式了。
记者跟随头家上了指挥船,感受了一番五月赛龙舟的气氛。江面上,各色的赛手服和各式的龙舟引来了江上各村村民的驻足,指挥船上的头家在一旁“发号施令”。龙舟上的小伙子们加紧了划动船桨的频率,高声呐喊,锣鼓震耳,声势浩大。
【镜头3】
龙海紫泥村:新龙舟下水试航
昨天上午,龙海市紫泥镇紫泥村耀福龙舟制造厂内,一艘刚完工的龙舟正下水试航,这是城内村为端午节最新定制的一艘龙舟。端午节渐近,船厂也因此迎来了最繁忙的时段。
紫泥龙舟钉造技艺去年入选为龙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紫泥的龙舟重量轻、吃水浅、舟速快,每年总能接到不少的订单,一年四季都有龙舟钉造加工和维护,农历三月至端午节则成为一年当中的龙舟钉造高峰期。
据介绍,龙舟制作的工艺流程有选材切木、开斧起底、起水等十几个环节,要造好一艘龙舟差不多得五六个工人耗时一个月,这里制造的龙舟最长近30米,可承载60多人。
“每年端午前夕总是最忙的,既有新龙舟钉造加工,也有旧龙舟的维护,今年仅新龙舟钉造就达10多艘。”耀福龙舟制造厂厂长吴福来说。(本网记者 方锦燕 白志强 郑文典 郑娟娟 戴江海 胡婧 黄国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