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五湖四海”,延伸拓展“闽南水乡”,打通内河水系,建设海绵城市。“五湖四海”项目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契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内涵。
建设海绵城市是增强城市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为系统性推进漳州“海绵城市”建设,市人大代表吴泽松在本次“两会”上,提出《关于科学规划加快漳州“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议案。
该议案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广泛,需要社会各方面都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工作目标计划。同时,应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及监督部门及其职责,以构建政府部门的管理框架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漳州地区现有雨水径流调查和分析,建立城市径流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城市雨水径流数据信息系统,并把“海绵城市”建设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设计中。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并根据不同用地性质确定地块径流控制标准,避免所有类型、规模建筑规定相同的指标要求。例如大型商业广场及其他大型公益性场所绿化率较高,应鼓励加大雨水回用的投入,提高地块的控制标准;小型办公、住宅用房可根据相应的容积率、绿化率等可相应降低控制标准。
同时,建议建章立制、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导则,分别从制度及技术上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奖励及惩罚机制,鼓励市民设置家庭式雨水回收系统,并给予相应奖励。
当然,要全面推进、拓宽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渠道,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还要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如城市新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市区域整体整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记者 曾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