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1日(闽南网记者 梁政 李昌乾 实习生 陈婧怡 通讯员 黄才耀 文/图/视频)《天使在同心》,这是宁夏日报于2003年11月4日发表的,一篇关于第六批漳州龙岩联合医疗队到同心县医院帮扶的报道。这张17年前泛黄的老报纸,至今被完整地保留在洪建明的手中……
今年54岁的洪建明,是漳州市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17年前,作为援宁医疗队队长的他,带领着一支由漳州、龙岩共13名医生组成的援宁医疗队伍,来到了近2500公里外的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医院,为当地提供医疗帮助。
是时,初来乍到的年轻医生们发现,作为当时全国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同心县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确实十分落后。然而,正是在这个地方,两地的医生通过踏实、真诚地互帮互助,建立起了一段永葆活力、饱含深情的友谊。
这张十七年前的老报纸,洪建明一直完好地珍藏着;
攻坚克难 建立对口帮扶“战友情”
“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啊!”7月16日下午,在漳州市医院甲状腺外科的办公室里,洪建明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他珍藏了17年的老报纸,饶有兴致地谈起了援宁往事。
2003年10月6日,第六批漳州龙岩联合医疗队的13名医生,来到了同心县医院。身为援宁医疗队队长的洪建明,既有压力,又充满期待。他希望能够在此番援助中“施展拳脚”,为当地的医生和百姓提供更多的帮助。
然而,一走进同心县,洪建明和队员们发现,这里的生活环境和闽南相去甚远:时值秋季,同心县显得格外寒冷,空气又特别干燥,而且,县城中几乎见不到任何绿色植被,城外几公里处,黄土高坡赫然可见,周遭的环境十分落魄,当地连水资源都十分匮乏。并且,当时同心县90%的老百姓都是回民,经济条件较为贫困,很多都还居住在窑洞里……投身其中,医疗队的队员们更加明白了此行的意义。
2003年洪建明(右一)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医院对口帮扶;
“我们在医院的宿舍住了3个月,大伙儿努力适应着当地的环境,并真诚、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洪建明介绍,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许多队员早晨醒来还出现了流鼻血的状况。尽管如此,队员们都克服了过去。
在洪建明的记忆中,有一次特殊的手术让他至今难忘——同心县一位患者被确诊为巨大盆腔肿瘤,急需手术治疗。然而,同心县的医疗条件落后,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手术条件,就连最基本的输血设备都无法保障。如此一来,患者要驱车两三百公里,到市区的其他大医院去接受治疗。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洪建明立即与医院的医生一起探讨手术方案,耐心、细致地沟通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准备手术的应急方案。最终,在十分有限的医疗环境下,顺利完成了手术,避免了患者进一步长途转院所面临的风险和痛苦。这一次手术,也获得了医院医生们的认可。
帮扶的这段日子里,医疗队的队员们与同心县医院的医生们相处融洽,他们一起做学术交流,一起查房、就诊、做手术。等忙完工作以后,当地的医生朋友们就带着他们,到县城上走一走,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医疗队的队员们,还主动为当地百姓们捐款、提供义诊……就这样,在3个月对口帮扶的日子里,医疗队与当地的医生、居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洪建明与远在2500公里外的“老战友”打电话叙旧;
携手共进 绘就闽宁两地“同心圆”
“我是洪建明,你最近一切都好吧!”当天下午,洪建明拨通了同心县“老战友”的电话。
“哎呀!洪主任!你好你好,都好着呢!”电话那头,同心县医院副院长马瑞军十分激动,和洪建明亲切地聊起了近来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儿。通话的最后,洪建明还向马瑞军发出来邀请,希望他到福建漳州来走一走,和老朋友当面叙叙旧。马瑞军则一口答应,“一定去!一定去!”
自从2003年的那次援助之后,援宁医疗队的其他队员们和洪建明一样,依然与同心县医院的医生们保持着联系。他们时不时就会拨通电话,和对方分享、交流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抑或生活中的一些趣事,17年如一日,惺惺相惜,热情不减!
洪建明与同事一起到病房查房。
洪建明的事例,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生动缩影。“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1996年以来,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接力攀登,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敢于牺牲,将单向扶贫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
如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而一幕幕对口帮扶的感人事例,仍在闽宁大地持续上演。闽宁协作,一幅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壮丽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