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4日讯(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黎斌 文/图)近日,由于额头无意撞到门框,导致远在1600多公里外的33岁贵州普安县小伙刘先生上颈椎严重受损,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所幸的是,他遇到正在当地执行帮带任务的第909医院医务人员,在福建和贵州两地架起了网上生命通道,截至目前,术后的刘先生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良好。
据了解,上颈椎因解剖部位及毗邻结构复杂、生理功能重要,在遭受外力时容易产生骨折或脱位,任何诊疗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高位截瘫甚至是死亡,过去一直被视为骨科手术的“禁区”。令刘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前不久的一次小小的额头撞击,竟让他倒地不起、无法言语和肢体动弹不得。送到当地的普安县人民医院后,随即被诊断为上颈椎严重受损,已经引发了四肢瘫痪,而且不能自主呼吸,只能依靠呼吸机辅助才能呼吸。
在普安县人民医院帮带的第9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沙漠推测,刘先生的发病原因可能跟他自身的寰枢关节发育不良有关,使游离齿状突伴寰枢关节不稳在轻微外伤的作用下,导致高位脊髓损伤,进而影响了呼吸中枢和心率。因为椎动脉从椎体两侧周围通过,手术治疗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椎动脉破裂、受损,继而造成脑死亡。可若想转院治疗,贵州山路崎岖,幅度稍大的搬动或颠簸,都可能进一步加重脊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沙漠医师和普安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团队一道,先是将患者的病情信息传送到千里之外的第909医院本部,再依托视频网络通话系统,跟该院骨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最佳的围手术期方案。确定手术置钉细节、采用3D技术1:1打印椎动脉和上颈椎模型、反复模拟置钉和复位过程,直到熟练地掌握了手术的每一个细小环节。
8月31日,手术如期进行,按预期的方案一步步精准完成。术后查看患者病情,其肌体力量正在逐步恢复好转,很快即可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