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农年事已高,如何将父亲的画作留在漳州保护,让更多人观赏,是他的一大心结
晨鸡
有鱼图
游乐图
沈耀初
闽南网1月25日讯 沈耀初是漳州籍著名画家,作品古拙,流通较少,曾拍出上百万元高价。他的200多幅画作就珍藏在家乡诏安的沈耀初美术馆里。20多年来,其子沈秋农一直守护着这些画作,致力于让更多人观赏。
如今,沈秋农已78岁,如何保护传承父亲的画作,成了他的一大心结。美术馆花销巨大,有人劝他卖画,他舍不得,卖出去容易,要收回来就难了。他深知父亲对家乡的眷念,并不希望画作流出漳州,也因此婉拒了一些外地艺术馆的邀约。他有些担心,如果画作以目前的方式传承,是否会被后人卖掉,希望捐出部分给政府。但他坚持,这些画作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必须对外展出,让更多人了解。
得知他的想法后,漳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华表示将全力支持保护画作。
【父子情缘】
阔别30多年,他深知父亲对家乡的思念,1990年帮父亲回诏安定居,并带回画作,开馆展览。
对于父亲沈耀初,沈秋农有着特别的情愫,这源于父子间特殊的经历。
1948年,42岁的沈耀初应邀到台南。他也不知道,这一去,竟然就是数十年。
从此,父子间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
那一年,沈秋农才13岁,小学毕业。“父亲从小就喜欢画画,在汕头念完中专后,本来想去杭州国立艺专深造,但家境贫寒,便留在家乡教书”,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性格内向,痴迷画画。
“父亲刚到台湾,还来信与家人联系”,次年,随着台海形势变化,家里与父亲彻底失去联系。“当时我和母亲相依为命,过得很苦。”因在特殊的时代,他不敢向人提起父亲在台湾。
直到1976年,沈耀初托人与他们取得联系。“当时我才知道父亲在台湾一直是一个人,生活过得也很贫苦,直到退休后才名震海内外”。
1982年,沈耀初绕道香港回到阔别30多年的诏安。“当时我已经在漳州罐头厂工作,父亲身体已不是很好。”1990年,沈秋农申请去台湾探望,当时父亲已被查出肺癌,表示要落叶归根,并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够在家乡展览。
于是,1990年初,沈耀初回到诏安,他们也陆续将200余幅画作带回诏安。同年秋,沈耀初在诏安逝世。“父亲享年84岁,其中42年呆在家乡,42年呆在台湾,一生非常坎坷。”在沈秋农看来,这些画不仅是名贵的艺术品,更是沈耀初作为一名父亲、一名丈夫、一名游子的生命寄托,“比如他上世纪70年代作的《老树昏鸦》,当时他寓居台湾雾峰,非常想念亲人,画了两只乌鸦对话,整体意境苍凉寂寥。”
1991年,沈耀初美术馆在诏安落成,展出200多幅字画。
【半生守护】
他不愿卖画,希望画作留在漳州,有意捐出部分给政府,却又担心无法对外展出,让更多人了解。
画作对环境要求高,湿度和温度都要控制,加上管理、出画册等费用,每年至少要10来万元,到外面参展花销更大。“现在父亲留下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还好2009年后,政府每年拨款5万元支持”。
沈秋农说,很多人不理解,问他怎么不卖掉一些画作,可他哪里舍得。“如果画作散出去,要再收回来就很麻烦了。”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如今沈秋农已经78岁了。如何更好地传承父亲的画作,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个结。他觉得,一代代人对待沈耀初及其画作的情感是不一样的,遇到经济困难时可能会卖掉画作。他还发现,因美术馆处在诏安,很多人想前去欣赏画作,但路途遥远,很不方便。
沈秋农还有一个念头,想捐出部分画作给政府,只留部分供子孙留作纪念。不过,画捐出去后能否妥善保存好?能否陈列出去供市民欣赏?能否举办一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画作?漳州也有一些名家将画作捐给博物馆,但收藏着较少展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如今,外地一些美术馆也表示愿意提供便利,接收这些画作。但他觉得,沈耀初的家乡观念非常重,他不愿意让父亲的画作留在异乡。
沈耀初(1907—1990),漳州诏安人。他旅居台湾,长期鲜为人知,直到1973年,台湾艺评家姚梦谷发现了他,推荐他办展,一举震撼台湾美术界。次年,他获得台湾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20世纪70年代末,他与张大千等一起,入选“台湾当代十大名画家”。他以金石笔法入画,擅长写意花鸟、山石,主张一切笔墨宁大勿小、宁拙勿巧、宁重勿轻、宁厚勿薄,画作意境清新脱俗而古朴浑厚,深具中国文人画及禅道精神。
【声音】
漳州市人大代表王松柏:
漳州历史街区可辟展览场所
王松柏是漳州市人大代表,也是漳州知名的收藏家。他一直关注沈耀初画作的保护问题。
他觉得,这需要政府、全社会共同关注。
他建议,漳州历史古街区正在开发,如果政府能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促成沈秋农捐出画作,并带动其他人一起捐画作,可以让漳州名家名作真正成为本地的文化亮点。
漳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华:
依沈秋农意愿,全力支持保护画作
昨日,记者将沈秋农的苦衷反馈给漳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华。她表示,将全力支持抢救性保护漳州大师画作,沈秋农不顾个人利益,捐出父亲的画作,其行为值得褒扬。
她称,按照相关程序,沈秋农可以向文广新局提供书面报告,他们将依照沈秋农的意愿去协调,大家齐力保护好大师画作。(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