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和红树林、短叶茳芏等乡土植被造成较大危害,威胁候鸟栖息地及滨海生态系统安全,影响滩涂养殖、船只出行,并易诱发赤潮。为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漳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高位推进、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开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坚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市组织人员设计开发“漳州市互花米草除治监管系统(电脑PC端+手机APP端)”,属省内首创;漳州市林业局探索建立三级(县、乡、村)联动长效巡查管护机制,并将其融入互花米草除治监管系统,以机制为柄,科技为刃,铸造出“技防+人防”的割草“利刃”,高效助力漳州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
科技赋能
让互花米草无处遁形
据介绍,设计人员着眼于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基层巡护人员的需求与除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开发出交互式互花米草除治管理系统。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操作界面(电脑端)具有数据汇总、数据统计、任务管理、进度追踪等功能;基层巡护人员操作界面(手机端)具有综合查图、任务跟踪、工作指引、进展反馈等功能。在巡护过程中,基层巡护人员通过手机端获取现场数据上传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功能,行政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巡护情况,消除了此前除治监管工作中信息单向流通的痛点,缩短了工作周期。
此外,系统还借助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拓宽了互花米草监管覆盖区域,形成互花米草分布一张图。再加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基层巡护人员的实时互动,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使互花米草除治监管工作更加明确、便捷、高效,助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生态系统安全维护行动。
机制健全
防止互花米草死灰复燃
除治互花米草,落实责任、持续监管是重点。漳州市林业局探索建立的互花米草除治监管系统融合三级(县、乡、村)联动长效巡查管护机制,旨在落实各方责任,督促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开展疑似互花米草核实核查、除治与巡护工作。
长效巡查管护机制是通过网格化管理,由市下发任务,县统筹、管理、负责,明确各片区责任负责人;乡、村执行除治任务、定期巡护,实现责任分工明确的“发现、核实、除治”管理闭环。同时以“每两月一自查,每周一巡护,每日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的制度化管理,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不断跟踪推进除治进程,确保科学、高效开展全市互花米草除治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互花米草除治工作专班共组织6个督导小组24人次,先后开展2次专项督导,到各县区实地察看互花米草除治情况,精准推进除治工作;并沟通、协调各方力量,派出技术人员57人次,深入现场给予技术指导。
成效显著
全力斩草除根
相信有了这柄割草“利刃”,再结合日常巡护,就能对互花米草除治区乃至整个滨海潮间带滩涂湿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除治残留和复萌以及新入侵的植株动态,做到及时组织清除,巩固除治成果。
据介绍,系统自今年9月8日于市政府互花米草除治专题会议上正式上线运行后迅速在漳州市沿海县区全面铺开。依托互花米草除治监管系统,疑似互花米草图斑核实工作周期由原先约15天缩短至3-4天。自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发现复萌1494.43亩,新入侵1044亩,目前已全部完成除治,进入巡查管护阶段。
互花米草得抑,生态环境得益。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市已完成复萌及新入侵互花米草除治6376.18亩,完成生态修复——红树林种植1550亩。